第68章 收麥時節(2 / 2)

整個八月份,梁崇一共找到四百多斤的榛子,一斤鮮榛子能出八兩乾榛子,共賣了三兩多銀子。

另外一個收入的大頭是榆黃蘑,除了一開始找到的幾十斤,後麵梁崇還幸運地發現了一顆大爆杆的枯樹,上麵長滿了黃澄澄的像寶塔一樣的蘑菇。

梁崇整整采了兩天,一共有一百四十多斤,加上其他時間找到的,一共是兩百多斤,賣了一兩多銀子。

再加上其他雜七雜八的山貨,梁崇一共賺了四兩八錢銀子,幾乎把去達州的花費又賺了回來。

也就是梁崇有係統在身,敢仗著係統五十米的預警距離往深山裡走,不然一般的村民,也就敢在前山轉轉。

收入肯定沒有她這麼多。

期間還去幫薩仁大嬸家割了次麥子。

七月底到八月上旬,正是村裡收割小麥的時候。

田野裡,麥子整整齊齊地排列著,仿佛在接受大自然的檢閱。

微風拂過,便輕輕地搖曳著身姿,翩翩起舞,麥穗相互碰撞,發出“沙沙”的聲音,麥田也隨之湧起金色的波浪,景色美不勝收。

連空氣中都飄散著一股麥子的香甜。

小麥的生產周期比水稻要短一些,隻有一百二十天左右,所以收割的時間也在前麵。

薩仁大嬸家今年的麥子,長得比彆家要慢一些,一直到八月初才可以割。

梁崇雖然沒有種植小麥,但也去給薩仁大嬸家幫忙了。

上次分地時,官府按照人頭給他們家補齊了田地,現在薩仁大嬸家一共有四畝水田、四畝旱地。

八畝田地中,有六畝都種上了麥子,隻有兩畝水田用來種植水稻。

他們家也算是村裡數一數二的田地大戶了。

後世的農忙時節,還有一個特彆的名字,叫做“雙搶”,雙搶的意思是搶收早稻,搶插晚稻,也就是要在稻子收割完後,便立馬將第二季的稻苗種下去。

不過營州因為天氣原因,一年隻種植一季作物,時間上倒是沒有那麼緊迫。

但也耽誤不得,因為收麥子,既要看天時,也要避免麥子熟的太過,掉在田地裡。

收割的時間必須把握的非常精準。

時下人家農忙時,講究換工,也就是兩戶人家錯開搶收的時間,互相幫忙做工。

春天插秧的時候,達亞爾大叔、薩仁大嬸和托雅都來幫了梁崇的忙。

雖然那次梁崇開了工錢,但眼下水稻還有一個月的時間便能收割,還要再麻煩他們家一次。

何況在村人眼裡,梁崇現在是達亞爾大叔的遠房侄女,這種時候不去幫忙,也說不過去。

就乾脆拿上鐮刀,也投入到收麥的大軍之中。

前世梁崇出生在城市,還沒有體會過這樣的農忙情景。

現在才知道,割麥不止很辛苦,還要講究一定的技巧。

割麥時,要雙腳叉開,左手握住麥子的中上部,右手用鐮刀抵住麥子的根部割下。

一整天,需要不停地彎腰起身,腰酸背痛不說,麥芒還時不時飛到裸露的皮膚上,又癢又痛。

簡直不是一般人能乾的活。

薩仁大嬸一家加上梁崇和那日蘇,一共是八個人,饒是人多,六畝麥子也割了兩天才割完。

割完麥子還沒有結束,還要把麥子運到曬場上曬乾,用碾子碾下來。

總之,一刻都不得閒。

梁崇這個時候就能體會到古人多生孩子的好處了,人口多的人家,往往壯勞力也多,乾這些活要不了幾天。

若是像梁崇這樣人口較少的,需要請人幫忙不說,自己一個人乾的話,乾活慢些的人,幾天都不見得能把一畝麥子收下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