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有才連聲應時,一邊吩咐著隨從快速回縣衙準備熱水與吃食,一邊殷勤的迎著杜承誌前往縣衙。
待杜承誌沐浴完畢吃飽喝足之後,這才長長舒了一口氣,這一路上風餐露宿,餓了就吃幾口乾糧,渴了便飲幾口清水。
身後還跟著一大群難民,他倒是有心想吃點好的,但看看二皇子都與大家同吃同住,自是不敢提什麼過份的要求。
如今進了榮寧縣城,沒有了二皇子在身邊,他終於可以抖一抖自己欽差大臣的威風了。
看著一直殷勤的在旁伺候的馬有才,杜承誌滿意的點點頭,說出的話卻帶著斥責的口吻:
“馬大人,這城外的災民都已經快餓死了,你為何還要緊閉城門,棄那些災民與不顧?你是一方父母,代天子教化一方百姓,怎可如此不顧百姓的死活?”
馬有才噗通一聲跪倒在地:“賑撫使大人容稟,不是下官不想賑濟災民,隻是實在無能為力啊!”
於是馬有才便把前些日子、在城外施粥之事又重新講了一遍。
“如今,城中百姓都惶惶不可終日,生怕那些災民衝進城中燒殺搶掠,大人一路走來,想必已經見過城外那些村鎮的模樣,下官不是不想賑災,而是不敢啊!”
這些事杜承誌早就在那些路上遇到的難民口中知曉,如今隻是以此做為伐子,為自己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找個借口而已。
於是便伸手將馬有才攙扶起來:“馬縣令,暫且安心,聽你這麼一說,本官也知是事出有因,不全是你的錯,但緊閉城門不賑災民之事,你確實做的不對,如今城外被災民所困,二皇子與諸位前來賑災的官員都還在城外,本官也是考慮到你這榮寧縣的安危,因此才沒有讓人馬入城,決定在城外賑濟災民。”
聽到杜承誌的話,馬有才心頭的大石終於放下,他就害怕杜承誌不管三七二十一,讓他打開城門,迎災民入城。
於是急忙拱手:“多謝賑撫使大人體恤!”
杜承誌擺擺手:“罷了,若放任城外那些災民入城,隻恐會對城中百姓造成影響,我等既為百姓父母官,自然要為百姓考慮。”
“賑撫使大人,胸懷大義,心憂蒼生,您真是南州百姓的青天,是我榮寧縣黎民的大救星啊,有您這樣的能臣主持賑災事宜,真是我們天大的福氣,下官在此替那些南州災民,替我榮寧縣的百姓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