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零饑荒,九姊妹共立新門戶!》全本免費閱讀
大姐看他們驚訝,頓時感歎鎮子上的條件到底是比他們鄉下好,當即問道。
“你們沒見過這樣的寫字方式?”
小夥子們同時搖頭,大姐一聽,又說:“其實還有比這更方便的,比如用石板,一塊錢的石板你們知道不?”
大哥立即點頭,“石板我們知道,當年我上複式班的時候,見有的孩子拿的就是石板。”
生在好年代的小酒忍不住問道:“大哥,啥是石板,石板那麼沉,怎麼寫作業的?”
陶醉解釋:“那個時候做作業有的孩子用石板做,第二天再把石板交給老師,隻有寫作文和日記時用毛筆和紙。當時我記得,石板是一元錢一個,寫字用的石筆是用滑石粉做的,像鉛筆一樣可以削。石筆是方形的,長約15公分,一包10根,兩毛錢一包。”那就是新國成立之前的事兒了。
要不然不可能論毛錢計算了,要知道第一套幣的幣值最小還一塊錢呢!
拿著石板做作業啊,那應該是小塊兒的石板,想不到艱苦年代還有這樣的學習方式。
她以為沙盤寫作業已經很簡陋了,沒想到還有更誇張的,不,應該說這種方式獨特,好歹沙子不要錢,石板還要錢呢!
可惜跟著她穿過來的不是超市,要不然她得能捎帶多少好東西啊!
正月十五他們在家過的元宵節,元宵節奶奶特意用江米粉滾了元宵,裡麵的餡料則是芝麻花生糖之類的碾碎後團到一起的成品,像這種奢侈的甜品,一年可能也就吃這一次。
過了元宵節哥哥們也開學了,阿爹阿娘這才收拾動身進城了。
日子又恢複了往日的節奏,上學的上學,工作的工作,似乎沒有什麼新奇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