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第 24 章(2 / 2)

他心中暗喜,與其黨羽互相使眼色,準備放大招。

那就是,為他充當利益代言的仕人集團,提議減免田稅。

這裡的仕人,或者叫仕子,是指獲得朝廷認可的讀書人。這些人若考取高等的功名,就可入仕為官。

大莎不同於中國古代,在原本的世界,舉人以上才享有減免徭役稅賦的特權。

而這個世界,秀才,甚至沒有成為秀才,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優待。

秀才之下,還有仕人這種雖無功名,但是同樣獲得朝廷承認,給予某些稅賦減免的讀書人,大體上跟“童生”類似。

擁有仕人資格,相當於取得讀書行業的執業資格證書,仕人、秀才、舉人……,以及再往上直到士大夫,都屬於仕人階層。

這些仕人一直以來,享受國家的各項特權優待。

相較於農戶或者其他工匠、軍戶階層……,他們很少納稅,基本不服徭役。

民間許多仕人自發的結社成黨,影響力甚大,謝太師等一部分官員,就是仕子集團的利益代言人。

說起來,大莎的國策,也挺矛盾的。

開國皇帝為了避免節度使們操控朝局,嚴格限製藩鎮和外戚的權利,對各地節度使所在的門閥家族,規定其子弟不得入朝為官,節度使不得勾結朝臣,外戚不得乾政……

這也導致紗芊碧的娘家,和其他的地方諸侯一樣,在朝中沒有勢力,令她缺少在朝堂上支持自己的中堅力量。

但是,莎國曆代皇帝,對於官員們充當利益代言的現象,卻又十分寬容。

朝中大臣們,有的是仕子集團的代表,有的則是地主階層的代言人,還有的是商人們的代言人……,文武百官包含各個階層的權益維護者。

這種情況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科舉並非成為官員的唯一途徑,大莎國的官員選拔方式多種多樣,各個階層都會想方設法推舉或者扶持一些人出仕為官,所以才構成今日的局麵。

當然,八股取士是其中比較重要的方式之一。

而謝太師今天所要做的就是,為仕子集團謀取利益。

“娘娘,仕人學子乃國之根本,不同於農民、商人等常籍的百姓,他們一心讀書求取功名,還要養活一家老小,怎奈我朝田稅深重,家境不算富裕的仕子,往往不堪重負。長此以往,必然無心向學,導致人才凋敝。臣鬥膽,懇請娘娘,免除仕人們的田稅,讓他們可以安心讀書,為國為民精研學問。”

謝太師忽然提出要給全國的仕人免除田稅,並且說得情真意切,堪稱實力賣慘。

端王眉毛一挑,這怎麼可以!

本身他給自己的定位,就是幫皇後娘娘當參謀,把控國家政策的幅度和走向。

先前一些餿主意不痛不癢,他也就作壁上觀。

此刻聽到謝太師這番歪理邪說,端王立時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本來仕子階層就很少服徭役,基本不納人頭稅及各項雜稅,唯一繳納的隻有田稅,可謂國家和社會的蛀蟲。

如果再為這個巨大的群體免除田稅,那麼其他百姓必然承擔更重的負擔。

本身藩鎮的節度使,依據法度的規定,擁有一定的地方自治權,已分流走一部分財權,上繳國家的稅賦三去其二,按照比例將很大一部分稅款,留在州內自用,用來豢養私兵和維護藩鎮的官府運作,等於財政收入變相的被門閥家族占有。

也就是說中央政權的稅款,目前已流失嚴重。

若再大範圍減免仕人田稅,國家財政必然捉襟見肘。

要想代替這部分國庫收入,就得將稅賦轉嫁給其他群體,加重征收現有稅額。

有失公允不說,長此以往,苛捐雜稅之下,很容易激化矛盾,引發民變。

端王冷眼瞪向對方,謝太師不以為然。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