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把草捆住,一手提起,扛在肩上,朝山中林密處去了。
吳珊耘望著,不知再說什麼,隻得壓低聲音罵道:“一個和尚,忒不和善,還出家人呢!哼!”不好再追上去,扭頭回了齋堂等裴嶽。
裴嶽出來時知客僧滿臉奉承,在前引路。
吳珊耘趁機問那知客僧:“前幾日在殿中解簽的大師傅不知如何稱呼?年輕的那個。”
和尚笑答:“那是明善。”
吳珊耘嘟囔:“明明一點都不善!”
裴嶽問:“怎地了?”
“沒什麼,謝謝他給我解了好簽,指點迷津。”吳珊耘說。
二人等尤五六求了姻緣簽出來,又是一陣好笑。
等他們一行人下了山。寺中打板,眾僧聚在齋堂,那知客僧見了明善朝他遞了個眼色,二人吃完飯碰頭,知客僧說:“今兒有人問起你。”
“誰?”
“一個福王府的女眷,陪著京中一個裴大人來的。”
“京中的官兒如何到這裡來,你休要誑我。”
知客僧說:“我怎會誑你,我就在方丈外,聽得清清楚楚。”
明善直作不信,兀自走了。
他回到殿中,低頭看見蓮台下藏著的帷帽,抬頭望了眼低眉的菩薩,順手捏起帽子,輕柔的帷幔飄動間仍有香氣,他湊近,深深嗅了一嗅,帷幔輕拂麵,像女人的青絲,他呼吸聲便粗了,忙把帽子夾在腰間,飛快繞到寮房去。
山中雲雨變幻多,眼見風起雲湧,眼見雲散風靜。
明善敞懷躺在床上,略滿足地喟歎一聲,舒散開手腳,望著窗外屋簷下殘雨滴落。
窗外山風吹得帷帽上的素紗如水,明善閉上眼感受清風與暗香,他坐起身,把頭伸進帽子下,隔著朦朧的紗簾四下轉頭,竟然覺得好玩,笑著玩了半天。
明善舉著帽子的手鬆開,帽子落在他光禿禿的頭頂,正入套。
他站起身,係牢帷帽,從床底抽出一塊三尺來長的包袱,反綁在背後,又帶了一點碎銀,換了一身短打衣裳,大步流星出去了。
走到山門時,撞見一個相熟的小和尚,小和尚認出明善,問:“你做什麼去?”
明善不答。
小和尚拉了他一把,被明善毫不費力甩開,小和尚喊道:“你師父下山前可交代過,不讓你下山!”
明善人已經走遠,不曾回頭。
他腳下生風,走得極快,卻毫不費力,入城時天色仍亮,直奔福王府去。追到府門,正遠遠瞧見幾個女眷從馬車上下來,簇擁著進了王府。
明善望了一會兒,沒看出什麼名堂。
待府門一關,日色已殘,他便去尋了個臨近的茶樓,進去點了一壺茶,再問跑堂:“小哥,叨擾問一句,城中可是來了貴人?從前不見這許多兵將。”
跑堂見他生得相貌堂堂,問得客氣,答道:“客官好眼力,是那京城的裴掌印來了福王府,自然添了許多兵馬。”
“掌印?掌舵、掌勺倒聽過,掌印是個什麼東西?”明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