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恒哭的捶胸頓足,臉上的淚水劃過臉頰滑入衣衫,他整個人顯得十分崩潰,發冠都掉落在地上,像是一個在大街上哭鬨的潑婦一樣。
陳彼看著劉恒的“表演”,心中無奈的很,但臉上的神色卻依舊是一副悲戚的神色。
“陛下何必如此?”
他的聲音鏗鏘有力,像是表達自己心中堅定的信念一樣。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
陳彼隻是看著劉恒說道:“啟稟陛下,陳氏所犧牲的那四位子弟在臨死之前,依舊傳信。”
他將手中的信件遞給了劉恒,劉恒愣了一下,而後接過陳彼手中的信件,仔細的看著那信件中所書寫的內容。
書信很簡單。
其上隻是寫明了這四位弟子在抵達這桂陽郡之後所遇到的事情,並且陳述自己遇到的困難以及可能遇到的遭遇。
有一句話,讓劉恒看了都覺著真實的心痛了一瞬間。
他猛地握緊了拳頭,手上青筋暴起。
那句話是這樣的。
“或有不測,然則不悔;陳氏為人,問心無愧。望父母諒之,兒再拜首。”
這是那幾位給自己父母的家書,他們在死之前就已經看出來自己或許會遭遇不測了,但他們沒有後悔,也沒有退後。
甚至到了最後也隻是簡單的一句。
“望父母諒之。”
五個字,寫儘了這幾人心中的忠義。
一滴淚從劉恒的眼角滑落,這一次,沒有嚎啕大哭聲,沒有表現的成分,而是貨真價實的落下了這一滴帝王的淚水。
他這一刻是真切的傷心了。
“陳相,怎會如此?”
劉恒雖然明白,但他依舊不理解的問道:“他們難道不能夠逃走麼?若是他們想走,朕不信桂陽郡那幾個逆賊還敢對他們動手。”
“就不能先離開,然後回朝廷稟告之後,朕令率兵來攻打此地麼?”
“何苦犧牲自己?”
陳彼神色依舊不變,他看著劉恒說道:“陛下。”
“若是這幾位子弟走了,那麼桂陽郡的人就有數不勝數的時間可以消滅證據,可以將這一切都當成沒發生過。”
“屆時,陛下以何等借口出兵伐亂呢?”
陳彼閉上眼睛,死的這幾位陳氏子弟,都是陳氏中較為拔尖的人物,難道他就不心疼麼?不,他當然是心疼的。
但.....
正如這四人在書信中所說的一樣,為民平亂、鏟除奸佞,可以自己的血洗之。
劉恒歎了口氣,看著陳彼輕聲道:“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朕對不住陳氏啊。”
..........
後元三年,冬十一月。
在大雪紛飛的日子裡,天子做了一個令眾人有些訝異,但又覺著正常的舉動,他下達了一封詔書。
天子詔令:為陳氏四位弟子遷墓,陪葬皇陵。
是的。
當今天子的皇陵還未曾修建好,甚至還沒有開始動工,但卻已經選好了地址,此時劉恒便是給了這四人一個天大的榮耀,陪葬皇陵!
但接下來的事情卻讓天下人都有些側目。
桂陽郡當地的老人們守在陳氏子弟的墳墓之前,他們不允許有人打擾這四位子弟的沉眠。
在這個較為落後的南方地區,人們不懂得什麼是陪葬皇陵的榮耀,他們隻知道人安葬在土中後再次挖出,是掘墓!
這是天大的侮辱!也是天大的事情!
他們哪怕是死,也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而這件事情傳出去後,天下人紛紛側目,所有人都在驚歎。
曲阜,孔家
孔家當代家主不由得感慨了一聲,哪怕他此時與陳氏是敵人也是一樣。
“唉——”
他長長的歎氣聲回蕩在大殿中:“那裡的人不知道陪葬皇陵是一種什麼樣子的榮耀,但他們不願意有人打擾陳氏子弟的安寧。”
“為此他們寧願冒著殺頭的危險,也要違抗聖旨。”
“聽聞那裡的老人身上穿著壽衣,將棺木放在一邊,隨時準備被殺了之後可以安葬,甚至他們都做好了準備在死後安葬在陳氏這四位子弟身邊,在死後也要守護他們。”
“這足以見陳氏這四位子弟的德行啊!”
他的麵前,一直與他有些不對付的顏家當代家主也是有些感慨。
顏坤,顏回的後人。
他秉承著的也是當年顏回所堅持的“法則”,謹言慎行,少說多做。
此時就連他也沒有忍住,聲音中帶著讚歎:“陳氏那四位子弟,一定是做出了如同古代聖賢們一樣的舉動,才能夠讓當地的黔首如此啊!”
“即便是先祖再世,恐怕也要稱歎他們的德行高尚!”
這才是真正的品行高尚,即便是他們的敵人也在聽到他們的舉動時候,不由自主的讚歎出聲。
而這件事情很快就傳回了長安城中,劉恒也同樣在感歎著這
件事情,他沒有想到當地的黔首們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他低著頭看著那下方的繡衣使者:“這四位子弟去往桂陽郡的時候,是否還做了其他的事情?”
那繡衣使者便將這四人的一舉一動都老老實實的交代了出來。
劉恒聽完後,閉著眼睛,心中情緒激蕩。
這四人為了他劉氏的天下,竟然能夠這般的儘心儘力麼?
他不知道,陳氏的子弟為的從來不是某一家某一姓的天下,而是天下的黔首!而是為了諸華諸夏!
他再次讚歎而又歎了口氣的說道:“朕是時候該立太子了啊。”
劉恒輕聲道:“傳朕旨意,立皇嫡長子劉啟為太子,封劉武為代王,令代王劉武持節往桂陽郡,為陳氏四子披孝守終。”
“三年後返京都。”
劉恒閉上眼睛。
之後聲音繼續輕聲道:“追封陳氏四子為青紫俸祿大夫,加封忠武候,於桂陽郡為忠武四候立廟樹碑以記,廟成之日,朕親自提字。”
忠武候廟!
這是最高的榮光了。
身旁的內侍低聲道:“諾。”
........
後元四年,春。
天子詔令,為陳氏四忠武侯立廟,且令代王劉武持節往桂陽郡,為其四人守孝三年,這幾乎是讓劉武當那四人的子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