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用木炭畫線,然後,在自己設計並描繪上線條的位置,裁剪了起來。
她就這麼忙活了將近半個時辰。
隨後,黎錦認命了。
黎錦終於認識到一個巨大而嚴肅的問題:形狀像小貓一樣的香囊,其實真的很難做。
原來,想做出“小貓香囊”的話,除了要有精湛的針線活技藝、以及適當的美術修養之外,還需要具備一種“抽象”的能力。
那麼,“抽象”在這裡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顯而易見,“小貓香囊”,不能是“做得和真實小貓一樣、甚至可以以假亂真的香囊”。
如果做出這種效果的話,那就不是常規意義上的針線活精湛了。而是,針線活上堪比“畫龍點睛”的主人公一樣,一出手就讓東西栩栩如生的水平了。
能夠用手頭材料製作出來的“小貓香囊”,一定是看起來像小貓,但整體、線條與細節看起來又是非常簡單、容易上手,這樣的香囊。
但是,在黎錦的認知中,並沒有人做過“抽象化小貓”的嘗試。
沒有人試圖在“將小貓用簡略的點線麵概括出來”的情況下,依然保持小貓的可愛。
“由線條組成的小貓”,居然就沒有一個成熟的畫法可供參考。
這雖然是黎錦已經想清楚的事情,但對她來說,依然有種不可思議的感覺。
由於連紙上也沒有成熟的畫法的關係,因此,也更不可能通過簡單的布料與裁剪,來立體化出來小貓的可愛形象。
於是,黎錦猶豫煩惱了好一會兒後,終於放棄了製作全身形態的“小貓香囊”。
但是,唯有“小貓”這個元素,黎錦是絕對不能放棄的,這是最初的創新動機。
一開始就是為了製作“小貓香囊”,才開始設計的。如果換成彆的元素,那就沒有意義了。
若是要更換成彆的元素的話,還不如做個圓圓的香囊呢,至少步驟上還能簡單得多。
所以,黎錦退而求其次,選擇了製作“貓臉香囊”。
這樣一來,工藝上就簡單多了。
“小貓”這個元素雖然常見,但並不是很好認。
但“貓臉”這個元素,則恰好相反,雖然不算特彆常見的元素,但卻很好認。即使抽象化之後,也依然容易辨認。
隻要做一個橢圓形的香囊,再在上麵點綴兩隻三角形的大耳朵就行了。
為了讓貓臉顯得更逼真生動,還可以在上麵縫一雙大大的杏仁形眼睛,以及一隻俏皮可愛的小鼻頭。
嘴巴不需要刻畫出來,雖然刻畫出來會更有真實感,但是黎錦感覺貓的嘴巴出現的時候,反而會降低貓臉的可愛程度。
黎錦甚至還斟酌了一下,要不要把貓胡子製作出來?但因為嫌麻煩的關係,她最終放棄了,沒有考慮再製作這個了。
黑色的貓……白色的貓……黎錦都在腦子裡試著想象、推敲了一下,但都感覺差點勁兒,不那麼生動可愛。
最後,黎錦決定改用深藍色的布料製作貓臉。
雖然這種顏色的貓,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但不知道為什麼,在黎錦的想象中,看起來意外地可愛有趣。
於是,黎錦就這樣做出了一隻橢圓形的、有兩隻三角形的耳朵的貓臉。
除此之外,黎錦還用黃色的小布片,縫出了兩隻,占據貓臉一多半麵積的大眼睛。
為了讓貓的眼睛顯得更加傳神,黎錦還在眼睛中央,用黑色的線縫出了兩道豎線,作為貓眼的瞳孔。
這樣一來,一張正午時、貓眼變成一條直線的可愛俏皮貓臉,就這麼完成了。
接下來,隻要把貓臉香囊的未封口位置拉開,將藥粉灌進去就行了吧。
本來,黎錦真的是想直接灌進去的。但是,動手之前,稍作思索的她,還是停了下來。
就這麼直接灌藥粉的話,藥粉會不會很容易從針腳的縫隙中流失?
黎錦想了想,決定還是先用白色的細布縫一個比貓臉香囊更小的口袋。
縫好之後,隻要把藥粉灌進這個白色細布口袋,再把白色細布口袋縫死就行了。
這種針線活,對黎錦來說當然不是什麼難事。
甚至可以說,這種小事,黎錦閉著眼睛都能做好。
她很快就縫出了,一個同樣橢圓形、但比貓臉香囊小上一圈的白色細布口袋。
在縫製白色細布口袋的時候,黎錦特彆小心,尤其是針腳已經是儘她所能的小了。
而且,黎錦還特意讓針腳的位置儘量翻轉起來再縫線。
這是為了,以最謹慎的態度,防止自己縫製的針腳之中漏出藥粉的可能。
終於,這個白色細布口袋,也十分細致地縫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