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應該找個時間去看看連琥吧,蓮湖郡主,好像是很希望自己多來找她玩的。
而且,去找連琥玩的時候,還能順便看看自己的舊居。雖然,現在的處境,若是看到自己原本的家,黎錦應該還是會感到難受的。
雖然心中有百般糾結,但黎錦最終還是下定了決心,要找個時間去看看連琥。
在那之前,還是先邊吃包子,邊想接下來的計劃吧。
將包子整個放進嘴裡,再閉上嘴咀嚼的感覺,算得上很奇妙。
包子的餡料,口感是飽滿多汁的。
蘿卜絲吃起來甜甜的,不僅完全沒有苦味,也沒有蘿卜經常會有的類似藥味的怪味。
用來作餡的這種蘿卜,似乎是一種叫“水果蘿卜”的新品種。生吃的時候,除了微微有些辣之外,就像水果一般甘甜多汁,很受大家歡迎。
就連不怎麼偏好蘿卜的黎錦,都覺得這種蘿卜的味道相當鶴立雞群。
而羊肉更是美味,不僅肥瘦適中、非常之鮮嫩,而且吃起來還很有彈性、頗為俏皮。
餡料中手工精心切成大顆粒狀的羊肉丁,吃起來口感很是奇異玄妙。非但完全不柴不硬,而且那種“完整”的口感,是剁爛得如同肉泥一般的肉餡,完全無法比擬的美妙。
也許由於脂肪含量很高的關係,這種肥瘦相間的羊肉,如果蒸煮的時間足夠長,肥肉就會融化成類似濃稠湯汁的狀態。這種湯汁如果滴落在什麼東西上,溫度下降、凝固之後,就會變成蠟油狀。
而且,蒸煮時間足夠長的話,肥肉一旦變成羊油,油膩程度竟然反而會下降許多,而肉香味卻會進一步提升。
這種由於加熱肥肉的時間很長而生成的羊油,搭配清甜的蘿卜,居然倒有些清爽溫柔的感覺。
包子皮蘸了加蒜的三合油,吃起來很有滋味。感覺上,這樣的搭配,就算隻是厚度像包子皮的薄餅,吃起來也是美味的,更何況這是包著巨大餡料的包子了。
一個、也就是一口的包子下去,黎錦還沒怎麼嘗出味道,就不小心咽下去了。她有些尷尬,急忙又夾了一個入口。
這次沒有咬開包子皮,也沒有以其他方式讓熱氣散發出去。因此包子餡稍稍有些燙嘴,但還不至於燙到會傷到舌頭和口腔。
由於蘸了三合油,而微鹹微酸中帶些滋潤油香的包子皮,既薄又富於韌性。明明這麼薄,但甚至可以算得上是有嚼頭的。
熱氣騰騰的包子,吃到嘴裡的時候,應該首先將多餘的湯汁吸吮一口,咽下去。然後,才是耐心細致地咀嚼整個包子,認真進入到細品、回味的流程。
這一次再仔細品嘗的時候,黎錦才發現,這包子餡不但鮮嫩香濃、富有彈性,竟然還稱得上細膩爽滑。
細膩爽滑的食物固然美味,但是用在包子餡上,卻實屬難得。
不知為什麼,一般包子餡裡的肉,吃起來往往有種非常輕微的粗糙感。要麼就是稀碎如泥,毫無肉本身的豐富質感。是肉的部位、或是肥瘦程度不合適的關係嗎?還是說粉碎程度過高的肉餡,本就會變成這樣呢?黎錦實在不太搞得清楚。
而今天,蒸的羊肉蘿卜餡包子裡的肉餡,卻是不但充滿肉的口感與香味,還額外多出一種肉餡難得的飽滿滑嫩的口感。也許和阿誠用手切來製作肉餡的技巧有關吧,這真是難得的美味肉餡。
而黎錦調餡時,采用的鹽與香辛料、以及蔥油與芝麻香油,都是精致巧妙的調味,也因此進一步提升了包子餡的美味程度。
黎錦真有些慶幸,自己當時沒有由於擔心油膩過度而放棄使用蔥油與芝麻香油,加入這些之後,味道果然不讓自己感到失望。
芝麻香油,確實被很多人認為是油膩的油類。但它不僅僅有濃烈的油香,搭配得當的時候,反而會讓包子餡的味道變得柔和、甚至多了一層清香的味道。這可能是與“物極必反”的原理有關吧。
而蔥油,則是本來就算得上香氣撲鼻、近乎作弊的奇妙調料。它的香味去腥提鮮,不僅完美化解了羊肉本身的膻味,而且還把羊肉的膻味,變成了濃香而細膩的特色韻味。
這些調料組合起來,就讓這本應十分尋常的羊肉蘿卜餡包子,轉變成了鮮美細滑、香甜多汁的獨特美味。
雖然羊肉蘿卜餡包子,聽起來分明就是和“開胃”這個詞風馬牛不相及的主食。但黎錦在吃包子的時候,又的確體會到了什麼叫做“開胃菜”的感覺。
所謂的開胃菜,可能就是會帶給人越吃越饞、越吃越餓的感覺,開頭吃的時候感覺或許還很一般,但後麵越吃越胃口大開,停不下來的菜肴吧。
黎錦一直在吃包子。第一次盛出的那盤包子吃光了之後,就重新到鍋裡盛一盤新的包子。
就這樣,黎錦又多添了兩盤子包子上桌,而阿誠則是也動手多添了一盤包子。也就是說,兩個人加起來,陸陸續續吃了有四盤包子的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