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第七十三章(2 / 2)

對餡料進行攪拌這個行為,不隻是為了各種原料均勻分布,也是為了提升餡料的口感。

幾種食材所特有的味道,在攪拌時自然散逸到空氣中。僅僅是聞到這種氣味作為參考,就能大致斷定成品必然感覺不錯。

黎錦認真地攪打了好半天,一直到覺得再做下去,對餡料口感的提升也不會很大時,才停下了手。

她便先把包子餡放在一邊,去看阿誠那邊了。

阿誠應該也揉了半天麵了吧?原本粗糙鬆散的麵團,被阿誠動手處理之後,變成了一個很大、很光滑的柔軟麵團。

阿誠把揉好的麵團拿到了案板上,又再用力揉搓起來,直到把原本扁圓的麵團搓成了長條形狀才算搞定。

然後,他拿起刀,把長條形狀的麵團,切成了一小塊一小塊的“麵劑子”。

值得一提的是,阿誠用刀切麵團的時候,也與他用刀剁肉餡時一樣,用的是刀背,而非刀刃。

阿誠之前說過用刀刃剁肉,可能會使得案板被切傷,出很多竹木碎屑,汙染肉餡。

黎錦心想,阿誠現在用刀背切麵劑子,應該也是類似的理由吧?他可真是謹慎。

長條形的麵團,很快就被阿誠切割完成了。切出來的麵劑子,大小非常均勻,簡直就像用小秤稱重過一般。

阿誠這邊動手切麵劑子的時候,黎錦則是在另一邊往麵劑子上撒上乾麵粉。這一步是為了防止麵劑子彼此粘連,或是粘連在案板上。

乾麵粉撒完之後,黎錦便將麵劑子逐一壓扁。

之後,她便用擀麵杖開始把這些麵劑子擀成薄薄的圓形麵片。

不過,阿誠切得快,黎錦卻擀得慢。

當阿誠把麵團都切割好之後,他便拿起黎錦擀好的麵片,開始包起了包子。

裝著拌製好的包子餡的盆裡,放著一個湯匙。阿誠左手托著擀好的包子皮,右手則是拿著湯匙,往包子皮中央放上包子餡。

要說起來,阿誠的手藝也真是厲害。他不但會把包子包成這種小巧可愛的形狀,而且包出來的皮,褶皺也異常多,顯得非常精細。

很久以前,黎錦就聽過一個說法,好包子的標準是“薄皮,大餡,十八個褶兒”。但她過去吃的包子,就算能符合“薄皮,大餡”這個標準,也會與“十八個褶兒”的標準相差甚遠。

黎錦曾經以為,除非是特意為了炫耀技術,否則是沒有人會把包子包成這樣的。

但阿誠卻打破了黎錦所抱持著的這個固有印象。

他就像在變戲法一般,十分靈巧優雅地包著包子。

那包子連皮帶餡地托在手上時,猶如遇到了大風的兒童玩具風車一般,在阿誠的掌心飛快地旋轉。

他包包子的動作之敏捷,竟然難以用眼睛捕捉清楚。

這樣一套旋風般敏捷流暢的動作之後,一個精巧得像玉雕一樣的小包子就完成了。

黎錦覺得,阿誠包包子的速度,都快趕上自己擀包子皮的速度了。

雖然,這可能是因為她沒有在專心擀麵皮,而是在分心欣賞阿誠包包子的關係,但總而言之,阿誠包包子的動作真令人驚歎。

回過神來,黎錦還是急忙加快了擀包子皮的速度。

再不快一點的話,過會兒阿誠就要追上黎錦的進度,並且會導致他沒有包子皮可以包包子、隻能停下來等待黎錦擀皮。

如果出現了這個結果的話,會讓她很尷尬的。

幸好,黎錦幻想中的這個展開,最終也沒有出現。而且,到了後期,黎錦擀包子皮的速度也越來越快。終於,她把剩下的所有麵劑子,都擀成了包子皮。

現在,已經不需要握著擀麵杖、擀包子皮的人,這個角色了。

黎錦便從“擀包子皮的人”,轉換成了“包包子的人”這個角色。

黎錦雖然是想立刻轉換成這個角色,但阿誠的敏捷手法卻讓人望而卻步。

她產生了一種在這時插手,和搗亂也沒多少區彆的心理,感覺也有些不知所措了。

黎錦想了想,開口說道:“阿誠,我包的包子,能不能不是你這個形狀的?”

阿誠停了下來,十分驚奇地望著黎錦。他的神情比較複雜,像是驚訝,又像是迷惑不解。

阿誠疑惑地說道:“當然啊。將軍想包成什麼形狀,就包成什麼形狀不就行了?這哪裡,為什麼需要詢問阿誠呢?”

“因為……你包的那種‘薄皮,大餡,十八個褶兒’的包子,我包不出來啊。但如果包成彆的形狀,又會變得和你之前包好的包子格格不入了。”黎錦帶著困擾的表情笑了笑,繼續說道,“如果我想包包子的話,是不是反而會出現給你添亂的結果啊?畢竟,我包的包子可是很醜的,與這些精致漂亮的包子完全不能相比。”

阿誠堅定地搖搖頭,道:“隻有阿誠和將軍兩個人吃的話,包成什麼樣子,也沒人會介意的啦。”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