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西紅柿與香菜的作用,隻是中和了原本可能過於厚重的湯中的油膩感,使得喝起來的感覺變得柔和清爽了。
今天真正的亮點所在,當然是黎錦精心製作的夾肉餅了。
夾肉餅不算是餡餅。雖然,外形與配料看起來與肉餡餅差不多,但夾肉餅卻自有它的特色與魅力。
因為夾肉餅並不是加油烙製的,而是用烤好的發麵餅包裹現做的餡料,因此吃起來遠不像餡餅那麼油膩,反而有些樸素的感覺。
這道夾肉餅的餡料,是剛剛燉熟、壓碎的五花肉碎,再加入蔥花、蒜碎與青椒碎製成的。
如果是餡餅的話,裡麵的餡料自然全都是熟透的。
但夾肉餅不是這樣,夾肉餅的餡料隻有五花肉是確實煮熟、煮爛了的,但在夾進麵餅裡的時候,額外添加的蔥花、蒜碎與青椒碎卻都是全生的。
蔥、蒜與青椒這類食材,生熟都可以吃,且生熟時的味道相差巨大。
熟蔥與熟蒜,吃起來甜膩而醇香,味道厚重。
熟的青椒則是吃起來口感不如生的青椒脆嫩,難免有種火候過頭的錯覺。
青椒這種東西,除非完全不加熱,原本的口感滋味才不會受到影響。但是,隻要稍微一加熱,那種生青椒的脆嫩與清香的味道,就會立刻打了個折扣,甚至因此被破壞殆儘。
讓餡料裡的蔥花、蒜碎與青椒碎保持全生的狀態,這是夾肉餅相比餡餅,特有的優勢與特色。
黎錦拿起夾肉餅,小心翼翼地咬上了一口。
如果吃的時候不小心一點的話,她擔心餡料會直接從側麵滾落下來,出了這種事就太讓人掃興了,而且被人看到也很不雅。
舌頭首先感覺到的,是“麥香”。這種發麵餅特有的味道威力巨大,讓原本隻是路過的黎錦,直接被勾引了過來。
發麵餅中蘊含著淡淡的甜味,這種甜味不像糖果甜食所具有的甜味那麼明顯與濃烈,但卻顯得更加回味綿長,令人平心靜氣。
雖然是發麵餅,卻非常厚實,與饅頭質感完全不同。在充滿蓬鬆彈性的同時,質地也非常飽滿,即使故意用手指用力擠壓,被擠壓過的部分也幾乎沒有凹陷。
富有彈性的發麵餅,吃起來樸實而香甜。發麵餅的內部還吸收了一部分五花肉碎中包含的肉湯與油脂,讓它的味道變得更有層次感。
剁碎的五花肉非常軟爛。
瘦肉不硬不柴,還充滿肉香,並且略帶一點嚼頭。
肥肉則是香而不膩。脂肪已經被煮得分離出去了很多,質感便變得軟軟的、像豆腐腦一樣顫顫巍巍的,軟嫩的肥肉顏色是半透明的,反射著類似玉色的晶瑩亮光。
蔥花、蒜碎與青椒碎各自的清香與辛辣香味,都進一步消除了五花肉的油膩感,讓五花肉吃起來更加鮮美而全然不膩人。
作為配角中的配角的醬油與胡椒粉,也適時發揮了它們應有的作用,給夾肉餅中間的餡料提鮮並且增香。
或許是因為夾肉餅吃起來實在太美味的關係吧,明明吃下去的是滿滿的肉食,吃的時候卻不像想象中那麼充饑。
兩人各自吃了三個之後,黎錦居然覺得自己仿佛隻是吃了半飽。
於是黎錦便平均分配了一下,又做了四個夾肉餅出來。
之後,兩人便連這四個夾肉餅也一掃而光了。
無論是五花肉還是蔥蒜青椒都沒有剩下,甚至連搭配的湯也喝光了。這真是計算完美的一餐,黎錦對此十分滿意。
飯後洗了碗、也收拾過了廚房之後,阿誠突然說道:“將軍,剛才去絲瓜那裡看過了嗎?”
黎錦道:“沒有啊。絲瓜那裡怎麼了?出什麼事兒了嗎?”
阿誠道:“倒也沒出什麼壞事……若是將軍感興趣的話,便同阿誠一起去看看吧。”
黎錦當然表示了同意,她現在也沒有什麼要緊的事情,閒的很。
既然有奇異或是特彆的事情發生了,自然巴不得要去看個熱鬨。
於是,到了絲瓜那塊地方一看,黎錦也終於明白了阿誠的意思。
原本挖出裝著銀子的壇子的那一塊地麵,被雨水衝刷之後,變得與周圍幾乎沒什麼區彆,極不顯眼了。
如果不是知道內情的人,就算路過時仔細觀察的話,恐怕也發現不了這裡曾經有過什麼變化。
本來,挖掘過東西的土壤,在顏色、質地甚至氣味上,是會顯得與周圍的土壤格格不入的。
用於掩埋、回填的土壤,這就是“新土”,有彆於“陳土”。
新土的顏色較深而鮮明,質地柔軟,聞起來也有一股微腥的泥土氣味。
陳土的顏色較淺而暗淡,質地乾硬,聞起來則是一股類似灰塵的乾枯氣味。
但是,因為下了這一場大雨的關係,在雨水與泥土的共同作用下,回填所產生的新土痕跡,自然而然地消失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