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不讓黎錦再繼續多過問的意思嗎?
黎錦隻得走了。
她邊走邊覺得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卻又想不出辦法。
黎錦回去“紫竹小院”之前,先去市場轉了轉。
在街上看見有巴掌大小的豆腐兩文錢一塊,熱氣騰騰的。
若是買一盆豆腐,便隻收十文錢。
說是一盆,其實也不過六塊罷了。
黎錦倒是有心想買,但卻發現彆人都是拿著自家盆或者碗來買的,她頓時覺得麻煩,便打消了念頭。
豆腐這東西,怎麼賣家不負責包裝的呢?
太為難臨時起意想買一兩塊回去的人了吧。
雖然黎錦也想不出豆腐要怎樣包裝才好。
再走幾步,黎錦又在路上見到了口蘑。
口蘑十文錢一斤,用小細繩拴著,也不上秤,一串便是一斤。
黎錦便花了十文錢買了一斤。
口蘑又叫白蘑菇,是顏色素淨、白色略帶灰色的小圓蘑菇。
菌蓋圓滾滾的,菌柄小巧而短粗。樣子很是新鮮可愛。
黎錦買的這些口蘑,摸上去一點黏液也沒有,微澀的手感,是口蘑新鮮的證據。
想起家裡雞蛋快吃完了,黎錦又花了十文錢買了兩串雞蛋,二十個。
黎錦拎著這幾串東西回了“紫竹小院”。
她發現廚房牆上有釘子,看來甚是牢固,便把兩串雞蛋掛在了上麵。
黎錦蒸上了些米飯,把之前阿誠找到的另一根嫩絲瓜摘了下來。
她總擔心再過幾天,甚至明天這絲瓜便不能再吃了。早點解決了,便不用擔心夜長夢多。
阿誠買東西的時候,給添置了一把新的菜刀。
如今在“紫竹小院”的廚房裡切些東西,終於沒以前那麼吃力了。
這把菜刀看造型便很靈巧好用,似乎也是精鋼打造。
這把菜刀連刀把都是全鋼的,並非是木頭把兒,想來是一塊鋼直接鍛製出來的。
黎錦給絲瓜去了皮。她偷懶沒切象眼塊,而是切成了半指厚的大圓片,之後再從中切一刀。
買來的這些口蘑,形狀都很小巧,不過拇指食指圈起來那麼大一隻而已。
黎錦洗淨口蘑後,便都把它們從正中切成兩半。
大碗裡打進上次買來剩下那兩個雞蛋,加胡椒粉與鹽攪得極勻淨。
她在鍋中燒開了水,放入絲瓜片。
絲瓜片煮至半熟後,先撈出過一遍冷水再放在一邊。
煮過絲瓜片的開水,先倒在一邊。之後還能用來洗手洗臉,洗過了也可用來澆灌菜園子。
她重新加溫鐵鍋,鍋裡剩下那點水燒乾後,往裡倒入葵花籽油。
油再熱了,便往裡倒拍碎的蒜瓣,略熱一熱,香味便出來了。
這時把口蘑也倒進鍋裡,煸炒一會兒,加水煮開,一旁的絲瓜片也放進去。
黎錦左手拿起裝蛋液的碗,右手則握住了炒菜用的勺子。
黎錦側著碗,將蛋液緩緩倒在湯鍋正中央。
那蛋液倒進去的速度,非常之慢,呈現出一條細繩一般流暢的金線。
黎錦左手倒著蛋液,雖然緩慢卻不停下來;而右手握著的勺子,則是在湯鍋倒進蛋液的部分繞著圓圈不停攪動。
那蛋液本來倒得便慢,被勺子一攪,便吸水膨脹了起來,顏色也從金黃變成了發白的淡黃。
隻見這蛋液倒在鍋裡,比棉絮還要鬆軟輕盈,如雲似霧,縹緲輕靈,十分夢幻。
這種蛋花湯的做法,叫做“甩袖湯”。
甩袖湯的做法,看似簡單,實則並不容易。
若是不小心翼翼地操作,蛋液要麼凝成大塊,要麼全然不成一點形、碎得鍋裡到處都是泡沫,令人毫無食欲。
因為做法困難,所以漸漸被炒蛋湯或煎蛋湯取代了。
但甩袖湯的清淡風味,卻是過油的雞蛋煮出的湯不能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