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第三十六章(2 / 2)

黎錦看看其中一根明顯比其他幾根長一些,便想動手把其他六根弄成一樣長。

她正要動手,阿誠道:“將軍要做什麼?”

黎錦道:“我想把剩下六根弄成一樣長,來個‘六根清淨’。”

阿誠雖然笑了,卻顯然是沒聽出黎錦在講笑話,隻道:“現在這樣已經可以了。用不著再弄成一樣長度。”

黎錦有些不懂,點點頭道:“這樣啊。”

她本來是應該去準備晚飯的,但聽說搭晾衣杆的事情,又生出了好奇心。

黎錦停下來,是想看看熱鬨。

仔細想想,她不但從未見過人現場搭晾衣杆,甚至,連晾衣杆這種東西長什麼樣,都沒有好好看過呢。

阿誠倒是不知道黎錦的心思,但見自己走路時她忽然跟來,倒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妥。

阿誠突然道:“那些捆餐具的繩子,將軍可還有用?”

黎錦道:“那些草繩麼?當然沒用。阿誠若是需要便拿走吧。”

她為了把餐具拿回家,花了三文錢買了這些破草繩回來,正是扔了心疼,不扔又沒用還占地方的情形。

聽阿誠說這些草繩還能派上用場,黎錦心裡高興還來不及呢,自然願意阿誠拿去用。

阿誠道:“多謝將軍,阿誠便是要用這些草繩搭晾衣杆。”

原來晾衣杆的搭法,是用草繩纏繞三根竹竿,擰出兩個上小下大、上窄下寬、一個站著頂起另一個拿大頂的“爪”字來。

須知任何東西,下麵若有三條腿,便比四條腿的還穩當。若是兩條腿這種沒人扶著便立不起來的結構,就更加無法比擬了。

三根竹竿,能纏出一頭的架子。另一頭則是如法炮製,也需要纏出一個三條腿的架子。

這時,兩個用於支撐的架子便搭好了。

把這兩個支撐的架子拿到空地上,放在自己想放的位置即可。

那根多出來的長竹竿,刷洗一番,搭在兩個支撐架上方拿大頂的“爪”字上,便會十分穩定了。

黎錦覺得十分驚奇,不由得拊掌而笑。

對她來說,這一切都像戲法、雜技一般神奇。雖然想這麼說出來,又恐阿誠聽了不喜,便還是不說了。

阿誠道:“那阿誠要洗衣服去了。將軍還要看阿誠洗衣服嗎?”

黎錦想象自己連彆人洗衣服都要看的那場景,難免有些尷尬,便搖搖頭,道:“不啦。我去做飯。”

阿誠道:“辛苦將軍了。”

於是,兩人便分開各自做事去了。

黎錦又去了菜園子,選了四個西紅柿,摘了下來,用井水洗淨。

拿起之前在包子鋪買來的肉包子,打開包裝用的油紙,先放在一邊。

大鐵鍋先燒熱了,再在底部倒上極少的油。

把鐵鍋端起來小心翼翼地搖晃,讓底部均勻地沾滿薄薄的一層油。

在火上燒著鐵鍋,再數上十個數後,她將肉包子拿起來,仔細小心地放在沾油的位置上。

排列肉包子的時候,不能太擠,也不能太鬆。

太擠的話,肉包子在加熱過程中,就會粘在一起。

太鬆的話,由於鍋中油少,就不能把每個肉包子都放在沾油的位置上了。

把肉包子擺放好之後,黎錦便蓋上了鍋蓋,靜靜等待。

直到鐵鍋與鍋蓋的縫隙中,飄出略帶焦糊氣息的油香味,便是煎好了。

黎錦掀開鍋蓋,用剛清洗乾淨沒多久的鍍銀筷子將包子夾了起來,放在鍍銀的盤子裡。

銀光閃閃的餐具上麵,擺著潔白鬆軟的包子,看起來十分誘人。

黎錦沒洗鍋,直接在鍋裡又倒上了少許油。

她依然沒有刀,也不想找阿誠借用,便徒手將西紅柿劈開成了四瓣。

西紅柿皮的部分在下麵,被油煎著加熱。

四個西紅柿、劈成了十六瓣,都是這樣擺放好之後,再蓋上鍋蓋。

從西紅柿被油煎起,數了一百個數之後,黎錦便打開鍋蓋,用筷子一個個翻動起來。

凡是皮被油煎得起皺的,黎錦便用筷子將皮從西紅柿的肉上扯下。

十六瓣西紅柿都被扯下外皮之後,黎錦便用勺子極力地將西紅柿的果肉搗碎,並且不斷地翻炒。

中午吃蔥油拌麵時,還剩下了一些香醋泡過的大蒜碎,黎錦便也倒進了鍋裡一起翻炒。

過了一段時間,被搗碎又被熱油煎炒的西紅柿,逐漸呈現出了類似泥狀的形態。

黎錦便加了大量的水進去,攪拌一番,蓋上鍋蓋,開始煮湯。

今天竟然忘了買鹽,她便暗惱,覺得自己真是糊塗極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