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第三十二章(2 / 2)

這“油簍子”,是一種用竹篾或柳條編織而成的器皿。口小、腹大,看起來倒像一個編織出來的壇子。在它應該相當於“脖子”的位置,通常係著一兩條繩子,用於手提、拎起。

明明是竹篾柳條編出來的東西,卻能裝油不漏。黎錦頗感驚奇,不知是什麼原理。

打油也不論斤兩,論“簍”。

有小簍,有大簍。大簍也許比小簍多一倍的容量,因為小簍油的賣價隻是大簍油的一半。

有的人自帶油簍,打油的時候,遞過去讓店家給裝滿就行了。

也有的和黎錦一樣,空手來的。這油坊裡也兼賣油簍,小的三文錢,大的五文錢。空手來打油的人,買個油簍就能打油回家了。

菜籽油小簍十文錢,大簍二十文錢。

花生油小簍十二文錢,大簍二十四文錢。

葵花籽油小簍十五文錢,大簍三十文錢。

芝麻香油小簍三十文錢,大簍六十文錢。

黎錦看看連買油都有這麼多講究,不由得十分迷惘,不知該怎樣選好了。

她記得自己以前用慣的油似乎是花生油,卻不知這種油是什麼品質的油。

她有心圖便宜買菜籽油回去,卻又擔心味道不好。

觀察了半天,也想不出個結果,黎錦隻得開口問店家道:“店家,什麼素油好吃?”

店家看看黎錦,神情古怪,可能覺得她的問題莫名其妙。

似又見她容貌不凡,店家便耐住了性子,道:“都好吃!看你要做什麼?”

黎錦被問得愣了愣,道:“炒菜吧?也許也炸些東西,燉些菜。”

店家道:“那就買葵花籽油。”

葵花籽油,是這油坊裡第二貴的油了。黎錦聽見店家向她推薦這個,便有些心疼。

黎錦道:“葵花籽油和菜籽油、花生油的味道相比,有什麼區彆?”

店家道:“葵花籽油香啊。一股葵花籽味。”

黎錦心想,這解釋和沒說一樣。那菜籽油還有菜籽味呢,花生油還有花生味呢。

黎錦想知道的,是“葵花籽油為什麼比菜籽油、花生油好吃”。

但見店家不怎麼願意搭理自己,也許也是因為味道這種事情實在不好用語言描述。

她想想還是算了,姑且信店家一回,希望他不是為了賣這高價油而隨口胡說。

黎錦道:“那我要買一小簍葵花籽油。”

一小簍葵花籽油,連油錢帶小油簍的錢,共計十八文錢。

黎錦排了這十八文錢出去,換回手裡拎著的一小簍葵花籽油。

她搖了搖油簍,覺得有些輕,不由得莫名有些心疼。擔心自己虧了,但她又不懂是不是買得貴了,思索片刻,便不去想了。

迎麵擦肩而過了一輛賣菜的小車,黎錦見小蔥很是新鮮,便花上一文錢買了一把小蔥。

黎錦還想買一些醬油。

本來她的第一反應,是想去自己之前買西洋白糖那家雜貨鋪打醬油的。

但她又冷靜想想,忽然想起這家賣東西似乎比彆家貴上一些。

之前不得不去這家買白糖,是因為隻有這家有好白糖。但醬油這種東西並不稀奇,隨便找家賣調料或是雜貨的店鋪應該都能買到。

黎錦便就近找一家雜貨鋪買了醬油。

一簍醬油連簍七文錢,不帶簍五文錢。

黎錦心想,這裝醬油的小簍可真夠貴的。但不買又不行,不買醬油拿不回家,她隻得認了。

她現在才知道,醬油這東西,竟然也是用油簍裝的。

油簍不但能裝油,也能裝酒、醬油、醋之類。

在平民百姓之中,油簍是極為常見的儲物器皿。隻是因為黎錦過去都是不辨菽麥的大小姐,才會不懂這些常識。

黎錦買了一小簍醬油,拎了出去,晃著給阿誠看。

黎錦道:“這東西明明是編出來的,居然還能裝汁水,真是稀奇。”

阿誠道:“著實稀奇。將軍可知道這是什麼原理?”

黎錦道:“我不知道啊。阿誠可知道嗎?”

阿誠道:“阿誠恰好知道。將軍要聽阿誠說嗎?”

黎錦聽了,嫣然一笑,道:“聽啊聽啊,你說吧!我洗耳恭聽啊。”

黎錦本來生得秀麗,她這一笑,更如美玉生煙、嬌俏非凡。

阿誠看了,便有些靦腆,他將眼神自黎錦臉上移開,低頭看向了地麵。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