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海域(2 / 2)

海浪在屏障上撞擊崩散,水聲滂沱。

嗚~嗚~嗚。

在風聲中,神識察覺到這些氣流紛紛逸散到各處,淩冽如刀,方向不定,不住地亂騰狂舞,發出陣陣怪嘯。

……

種種景象落入辛夕眼中,輔以神魂貼近感知的真實,再回顧起當初身處其中時周身能量暴動的刺激恐怖,她似有頓悟。

丹田內的風靈力狂躁起來,方圓幾裡的天地環境與她開始有所交互和感應,自身內部的每一寸也在與外部慢慢契合,與其間萬物勾連。

異象徒生,這片區域的天穹更是晦暗幾分,狂風大作,帶著其中的暴動能量左突右衝,重疊交替。

無數風刃上下飛舞,一時之間切割的“嚓嚓”聲連綿不絕,虛空被撕裂開,一道道溝壑崩碎延伸。

風域!

辛夕現在感覺,這整個區域儘在她的掌握之中,隻要她想,區域內的任何一處都可以在下一秒分崩離析。

將這種感應慢慢收束,一寸一寸平息著經脈中沸騰奔湧的靈力,附近這異象,總歸是平息下來。

法修領域的掌握,就好比劍修對劍境的駕馭,兩者威力是不相上下的,都是兩種分支修煉體係下的一個坎。

領域同劍境一樣,很多修士直至飛升,都不一定能夠觸碰到一點苗頭。

辛夕而今能得幸通悟,先天的慧根,後天無數天材地寶的滋補,以及當前環境的刺激,缺一不可。

可以說,領域一出,同一個大境界下無敵手,越界殺敵是常態。

站立環顧四周,此時環境帶給她的感覺已與先前截然不同,最顯而易見的是,她對周圍環境多了幾分洞察,萬千景象總能看得更加深入明晰。

例如對那些淩厲且密集得簡直無法容納一根針的罡風,現在再來細瞧,是顯然可以看見一些能容納她穿梭而過的縫隙的。

她沒有急著離開。

就在看見那些罡風的一刹那,她忽而想起了自己曾經半途而廢沒有大成的一部功法,《踏風疾行》。

《踏風疾行》歸屬於神級,是她十幾年前在拍賣行花重金拍下的,是步法和身法的綜合統一。

步法和身法,通常因為單個耗用靈力量就比較多,修士不會一起使用。

如果選擇切換使用,靈力調轉方向痕跡需要改變,中間就會有一個時間差。

其實無論是身法還是步法,作戰時,對上修為的,用一個足夠了,修為比你高,速度再快些也逃不掉,修為比你低,強攻拚靈力境界優勢壓垮對方。

但這不妨礙他們某些風靈根修士精益求精,為了使速度能夠更上一層樓,某些修士就想著是否能把步法和身法綜合起來,於是就有了《踏風疾行》的誕生。

就是修行難度極其大,它分為三卷,入門,通悟,大成。

入門也就是會用了,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大把靈力注入的同時,效果還不如單獨使用其餘某一身法或步法,說明你完全就是把玉簡上的文字按照靈力運行軌跡,照本宣科用了一次,隻得其形不得起神。

通悟代表掌握到一點精髓了,施展時靈時不靈。

大成,從掌握得爐火純青到加入自己獨特的想法,身隨意動,隨風而去。

辛夕這些年來一直卡在第二階段。

同樣的,這也困擾這部功法的前些任主人,所以在正文旁邊,有各種神識痕跡的批注,都是他們個人對跨越各個階段的想法。

在零零總總形形色色的批注裡麵,她最認同的是有一條:多用就完事了。

找個宗門的試煉場,特彆是有些劍修專用的,在那種鋪天蓋地密密麻麻的劍氣夾縫裡,用個十萬八萬次。

那時候,怎麼用最省靈力,怎麼用跨越距離最大,怎麼用靈力轉換時不滯澀等等等,心裡還沒數嗎?

曾經的罡風區域她不敢接近,但此刻的罡風區域在她眼裡,已然和理想的試煉場無異。

而且不像他們昆侖試煉場那麼溫和,一下落在身上那可是剜骨放血般的疼痛,她哪敢走神?

於是她拿出仙燈,時間的影響覆蓋了一大片,又在這片範圍裡布下了轉換陣,陣法啟動,無論她在哪個位置,一旦力有不逮,便可傳送回中心安全的礁石位置。

外邊屏障原本可以支撐三天,在仙燈的作用下,她可以在這裡逗留兩個月。

這兩個月裡,她反複使用著《踏風疾行》,從最開始能夠在罡風區域內跨越幾丈,再到十幾丈,幾十丈,幾百丈。

若是長時間看不到進步,她就先緩下來,去展開風域,複習複習風域的放和收,然後再去不斷回顧揣摩上一階段對於這部功法的心得體會。

些微的量變不斷積累,探索到的技巧不斷增多,終於在兩個月還剩下最後幾天,《踏風疾行》大成!

曾經讓她見之變色,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罡風區域,現在她穿梭期間,任意逍遙。

兩個月的最後一天,將在這片海域的收獲最後輪番使用幾遍,確保自己已然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她心滿意足地踏上了回昆侖的旅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