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製定的計劃,必須堅決執行,不容質疑和反駁。
還有一件事,蘇晴交代蘇宇去辦。
就是在鎮上租建了一個冷庫。
那個年代,人們根本就還沒有冷庫的概念。
如果這個花了大價錢去辦的事情,葉杏蓮知道的話,肯定會更加暴跳如雷。
為了避免引起彆有用心之人的猜疑,從而引來不必要的麻煩,隻能儘量縮小知情範圍。
她知道大哥蘇宇忠厚老實,保守這個秘密,應該沒什麼問題。
但擺在眼前的事實,還是讓蘇宇震驚不已。
“二妹,冷庫裡麵的玉米棒,荔枝和龍眼,都是哪裡來的?”看到近百平方米的冷庫裡,玉米水果,堆積如山,蘇宇心中無比震撼。
蘇晴不方便透露係統空間的事情,隻是胡亂編了一個借口,“這是我上次逛舊貨市場時,認識的幾個朋友,低價跟他們買的。”
在這個買什麼都要指標,要票證的年代,蘇宇聽了之後半信半疑。
其實蘇晴在上次逛舊貨市場的時候,就偷偷打聽了玉米、荔枝和龍眼的需求。
她當時甚至跟好幾個瓜果店鋪的老板分彆談好了價格和供貨的數量。
現在要做的,就是用貨車,采取螞蟻搬家的方式,逐個銷售到各個需求者手中去。
蘇晴知道,這種行為,在這個年代,政策上還很模糊。
隨時都會被人當做投機倒把抓起來。
但她也知道,這樣的限製,也將會很快全麵放開。
所以她想賭一把大的,然後馬上收手。
用了近三天的時間,兄妹倆終於把滿滿的冷庫物資,處理完畢。
荔枝一毛錢一斤,龍眼八分錢一斤,玉米兩分錢一根。
價格在這個區間,上下略有浮動,最後的總收益竟然有687元3角。
兄妹倆是對一堆圓、角、分等各種麵值的紙幣,清點了兩遍,才算出最後的總數。
此外,用各種票證和商品實物兌換的,也不計其數。
蘇晴也粗略統計了一遍。
雞蛋68顆,麥乳精7瓶,大白兔奶糖11包,各種票據28張,豬肉3斤,母雞2隻……
按價格折合成現金的話,應該也有好幾百元。
前世,蘇晴是個精明的生意人,做什麼都會精打細算。
除了九百五十元購買貨車,商品都是空間裡麵生長的,算無本生意,除去人工運費,所賺利潤甚是豐盈。
投資給生產隊以及讀夜校的錢,一次幾乎回本。
而且自家兄弟二人,從此各自多了一份鐵飯碗的工作。
這個年代,哪裡能找到這樣劃算的買賣。
蘇晴把冷庫的大門鎖上,坐上蘇宇開的貨車,收獲滿
滿,準備回家的時候。
這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