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未必是壞事(2 / 2)

救世秦皇 塵心追月 6551 字 10個月前

“卻是如此,曆代以來,王後由誰來做,不僅關乎此國,甚至關乎其它幾國的利益。”趙高點頭說道。

“但你可知道,六國為何如此心急嗎?”嬴政嘴上掛著笑說道,“寡人的父王曾為質子留於趙國,寡人也曾代父為質。可謂互有質子在對方的國家,雙方才能避免很多戰事與衝突。”

趙高露出疑惑的表情,問道:“質子一直是各國外交的重要手段,與王上選妃有何乾係?”

嬴政微笑著繼續說道:“寡人即位以來,其它幾國便失去了質子這一製約。原來的那些質子,雖與寡人一脈相承,但終究不是寡人的骨肉至親。所以六國要想與大秦交好,就不可能忽視質子的作用。他們都急著把公主送來,生個小王子,然後送回去當質子呢。”

“王上英明,奴臣就沒看到這一點。”趙高茅塞頓開的樣子。

確實如嬴政所說,各國之所以急著參與秦國的選妃,除了互相爭奪王妃名份之外,卻也都想有當今秦王的直係血脈作為質子,以便邦交。

“寡人決定,以後不會將任何一個王子送去當人質。”嬴政很堅決的說道。

“互不派王子做人質,這對於強國來講,確實是無所謂的。”趙高點頭說道。

嬴政問道:“還有第三件事呢,你接著說。”

“王上,太後出宮去住,這也未必是壞事啊。”趙高說。

“哦?怎講?”嬴政問道。

“王上,目前宮中與朝上,都存在著幾方勢力,雖然未曾勢同水火,但也互相排擠,互不相讓。而此時太後移居雍城,很可能造成這種平衡被打破,更何況……”說到這裡,趙高有些猶豫。

“有話就直說。”嬴政很坦然地說道。

“是,王上。”趙高拱手說道,“太後雖然勢孤,但王權畢竟掌握著一部分,而就算太後不在宮中,王宮中尚且有太王太後把持,也不至於後宮無主。倘若太後不在宮中,王上則可逐漸接管太後手中的王權,隻有羽翼逐漸豐滿了,日後才可與呂相邦聚事協商啊。”

趙高用了“協商”一詞,指的是嬴政與呂不韋共議朝政,而現在,嬴政顯然連協商的機會都沒有。

趙高指的太王太後,是嬴政的祖父秦孝文王嬴柱的王後華陽夫人。也正是因為嬴政的父親嬴異人從趙國回到秦國之後,被華陽夫人收為子嗣,這才做了秦王,但因病而卒,於七年前將王位傳給了十三歲的嬴政。但秦國的朝政卻一直由呂不韋把持,由太後趙姬保管著秦國的王璽。

“哈哈哈,好一個協商。”嬴政更加開心的笑了起來,“至於以後會用何手段,隻能視情況而定了。如你所說,這幾件關乎寡人的所謂大事,雖不由得寡人自己做主,但也都未必是壞事,而更有可能是好事。這樣寡人也就不再憂心什麼了。”

聽完趙高的分析,嬴政似乎豁然開朗,心情也好了許多。

“能為王上出點主意,也是奴臣的本分。”趙高一臉的虔誠之色。

“看來,很多事情真的需要集思廣議!“嬴政有些感慨道,“對了,之前寡人叫你去網落一下天下能為寡人所用的能人誌士,有什麼進展?”

“回王上,有意為吾大秦效力的能人誌士不在少數,但本國的賢者,多集中在各大宗勢力的府裡做了賓客。”趙高說道,“若是刻意拉攏,極有可能引起其所在府邸的不滿。奴臣以為,王上選拔心腹之臣,應放眼天下,而不局限於秦國。列國之中擇明主而侍的閒臣良將應該是首選目標。”

“說的在理。”嬴政點頭道,“莫非,你已經有了合適的人選?”

“回王上,奴臣那日出宮,正巧遇見有兩個鄉民打扮的壯漢,說要入宮求見王上。王宮禁地豈可私闖,但被侍衛攔下後,那二人隻是簡單出手,侍衛就招架不住了,被奴臣阻止後,得知此二人名曰‘二更’,‘三更’,習得一身武藝,此番前來是奉師命來到秦國為王上效命。奴臣調查過,此二人沒什麼問題,為人也忠厚老實,隻是不知其師承何處,現奴臣已安排在驛館等候。”

“好,你給寡人安排一下,改天會會二位俠士。”嬴政喜道。

“王上,還有一位文士比較特彆,目前也正在秦國。”趙高說道。

“如何特彆?”嬴政問道。

“此人名叫李斯,乃是楚國人,是荀子的弟子。其剛剛遊曆六國,稱秦國是他的最後一站。聽聞其在六國遊曆時,與眾諸侯論及天下之事,彆有建樹。六國君王不乏對其傾心者,但他都婉言謝絕,稱將天下之邦都遊曆一遍之後,再做打算。目前他正居於驛館,並未與各宗府直接聯係,奴臣覺得,他同樣是想拜見王上,與王上一起論及天下。”趙高壓低了聲音說道。

“此等人才,寡人必須見見,即使不能為寡人所用,從他身上學些見識也好。”嬴政一邊思量一邊說道,“況且,如果他投到彆的國家,以後可能就是敵人,多一些了解,總是好的。你也安排一下吧,寡人見了仲父,就要見他。”

“奴臣尊王命。”趙高轉身就要離開。

“等等,還是即刻就召他來麵見寡人吧。”嬴政改了主意,說道,“關於如何應付仲父,寡人倒想聽聽,他會有什麼意見。記著,要秘密行事,暫且不要讓任何人知道。”

“奴臣馬上去辦。”趙高不敢耽擱,拱手退了出去。

嬴政一個人靜靜的坐了一陣,心情好了很多,也期待著與這個李斯的見麵。

“不管怎麼樣,寡人一定要掌握王權,一定要做一個偉大的帝王,一定。”

嬴政的心中不止一次的下著這樣的決心。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