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老太太的訴說,老海怪父親,就明白了這夥兒人販子勾當,現在他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聽老太太絮叨完,老海怪父親握著鞭杆,眯上眼睛,打量一下偏西的太陽,低聲說道,“你下去吧,我要回家啦。”
“怎麼?”老太太頗不理解,問道,“你不要俺啦?這些瞎鬼,騙俺呢,俺得找他們要飯吃去。”說著,老太太挪動身子,下了車,弓著背,一步三晃地,往剛才出來的大門那兒走去。
看看天色不早,老海怪父親甩了聲鞭響,急急往家趕去。
老婆沒買到,又白白搭進十塊大洋,家裡的日子,越發沒了起色。眼看兒子到了長身體的節骨眼兒上,家裡飲食跟不上,把一根獨苗弄得黃皮臘瘦,老海怪父親就有些揪心。
正是這會兒,聽人說,離吳家溝不遠的陳家店,有個陳老先生,在家裡設館開辦私塾,學費也不貴,一年隻收兩塊大洋,管吃管住。老海怪父親就活了心,想要把兒子送去上學。
一來呢,可讓兒子識幾個字,免得成了睜眼瞎;二來呢,那裡管吃的,夥食再不濟,想必也比家裡饑一頓飽一頓的強得多,可以讓兒子吃飽肚子,長高身子骨。
打定了主意,老海怪父親在屯中東湊西借,湊足了兩塊大洋,送兒子去了私塾。
遼南在大清國時,已割讓給了日本,屬日本關東州治轄,這裡的人現在都成了皇民。日本人來這裡開辦了公學堂,公學堂裡由日本先生講課,為籠絡地方孩子們入學,公學裡隻收很少的學費。在公學堂裡,孩子們學的是日語,朝拜的是天皇。
有些人顯然對當皇民心有不甘,怕孩子們將來會忘記了祖宗,情願把孩送進不帶任何功利的私塾。
陳家店的老陳先生,是個老學究,曾經考中過大清國的秀才。
大清亡了,國土割讓了,秀才也成了不值錢的爛菜,幸虧還有一些不願當皇民的鄉親,願意讓孩子學國語,陳先生就在家中設館教書,靠收來的學費,勉強維持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