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逃過了人禍 躲不過天災(2 / 2)

步入中樞 域外飛雪 6366 字 11個月前

在提比略執政時期,莉薇婭的權力達到了頂峰。她不僅僅同元老院保持了良好的關係,甚至在軍隊間也保有十分的名氣。人們尊稱她為“奧古斯塔”,意為“崇高的、受人尊敬的女王”。”

說到這裡,他突然話鋒一轉,嚴肅的說道:“當然了,人們記住了英雄,傳頌著偉大。但曆史也不會忘記無能的失敗者,再偉大的王朝,這樣的亡國之君必然會出現的,也一定必須得出現。否則,曆史將無法延續。

我們今天站在這艘船上,說的不應該是興旺與偉大,應該說的是沒落與失敗。因為,這是一艘輝煌時代的見證者,但也是沒落君王的陪葬品。

羅馬帝國滅亡的時間是1806年8月6日。在這一天,神聖羅馬帝國的末代皇帝弗朗茨二世,被迫放棄神聖羅馬帝國的稱號,僅保留奧地利皇帝的頭銜,從而標誌著曆經844年的神聖羅馬帝國徹底終結。

此外,神聖羅馬帝國的滅亡也是德意誌曆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隨著帝國的解體,德意誌各邦國開始走向獨立和發展,其中普魯士逐漸崛起為一個重要的力量,為後來的德意誌統一奠定了基礎……”

聽完方言的長篇大論,一群人佩服的眼裡冒著小星星,紫玉更是激動萬分,興奮的說道:“夫君,你太厲害了!什麼都知道,和你相比,我感覺自己就是個白癡。”說完,挽著方言的胳膊,不好意思的笑了。

聽完紫玉的話,方言準備安慰一下紫玉,就聽齊劍峰扯開粗嗓門說道:“小夫人你千萬可彆這麼想,他是大家公認的千年妖孽,和他比,直接就是找虐受。曾經的我們目空一切,遇到他,最後還不都乖乖的俯首稱臣了。如今呐,曾經不可一世的國際醫學權威,在他麵前隻有當個好學生的份。麵對他,技不如人不丟人。最丟人的是:明知他是座不可逾越的高山,還狂妄自大,自不量力要去征服,最後,被征服的一定隻有自己。”

老齊的話,引來幾個人不住的點頭讚譽。尤其老齊的一句“小夫人”,讓紫玉心情澎湃,滿心歡喜。她可知道,老齊和王小鋒這群人,都是方言的左膀右臂,都是方言的忠實兄弟。能得到他們的認可,太重要了,比方言喊一百句“小娘子”強上N倍。

接下來,幾個人迅速行動起來,七手八腳地打開了所有的箱子。現場的景象令人震撼不已。每個箱子裡都裝滿了珍貴的財寶,其中不僅有大量的金銀幣,還擺放著精美的金銀器以及各種玉石玉器。更讓人驚歎的是,鑽石、瑪瑙等璀璨奪目的珠寶首飾也比比皆是。然而,最引人矚目的還是那個特殊的箱子。它與其他箱子不同,裡麵隻放置了三樣物品:一頂閃耀著金光的鑽石皇冠、一把鑲嵌著寶石的帝王大劍以及一個盛放著玉石印章的烏黑色精致的銀盒子。這個箱子相比其他箱子顯得格外空曠,但那三件物品卻散發著無比尊貴的氣息,仿佛承載著無儘的權力和榮耀,訴說著曆史的滄桑與沒落。

他小心翼翼的雙手拿起那個烏黑略帶綠鏽的銀盒子,輕輕扭動旋鈕,吧嗒一聲,盒蓋翻開,一個紅絲稠包裹出現在麵前,手剛一碰上,一塊塊碎片隨空氣流動漂浮起來。不一會,紅色也變成灰黑色了,隨氣流向外飛散起來……

所有人都一驚,紫玉更是驚詫,她腦海裡出現了老祖宗的神鬼故事情節,嚇得花容失色,急忙說道:“夫君,快放下盒子,神靈怪罪了,燒支香禱告禱告再動。”除了老齊不以為然,眾人都點頭附和著紫玉的話。

方言沒有放下,卻用嘴向外吹了吹,看著飛灰向著樓梯口飄去,他戲謔著說道:“你們不是說我是千年妖孽嗎,這才百十年的鬼,見到我隻有逃命的份,看他們都向外跑了。”說完,回頭對著紫玉詭異的一笑。

老齊首先哈哈大笑起來,緊接著王小鋒和幾個侍衛也跟著笑了起來。老富川也不太信這些神鬼論斷,也跟著笑了起來。再看紫玉一臉的莫名其妙,又回想起方言對自己的壞笑,知道這家夥又在糊弄自己,小拳頭在他的背上敲了兩下。嬌嗔著說道:“我就知道你騙我,這倒地是啥原因,剛才還是紅色的絲巾,片刻就變了顏色,灰飛煙滅飄走了?”

嗬嗬嗬~,方言邊翻看印章邊說道:“這個世界那裡那麼多的鬼,這種密閉狹小空間,彆說鬼了,神仙也會憋屈死的。

你剛才看到的現象,是個物化現象,這是因為,盒子裡長時間避光缺氧,遇到空氣裡的活氧分子會極速分解風化現象,大概就這個道理吧。想知道更專業的解釋,就找物理和化學方麵的教授去了解,這方麵我可是半瓶水喲!”說完,回頭又對紫玉做了個鬼臉,惹得現場大家嗬嗬笑了起來。

隨後他又要來侍衛的一把高光手電,細細觀察片刻後,然後又拿起皇冠端詳了片刻,最後拿起那把大劍,抽出來寒光一閃,看到上麵一串拉丁文,爽朗的一笑,搖搖頭說道:“真是個悲催的人呐,逃過了人禍,沒有躲過天災。看來,天要亡他,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了的!”

“老大,倒地啥情況呀,我隻看到上麵蟲蟲一樣的文字,不是英文,也不是漢語拚音,倒地是啥文字,說的又是什麼,是誰的玉璽嗎?這皇冠是誰的?這把寶劍又是誰的?”老齊實在忍不住心裡的好奇,急切的說道。

富川也忙著說道:“總統大人,這文字好像是希臘文,反正不是英文也不是法語。上麵說的是什麼,快給我們說說吧?”

嗬嗬嗬~,方言笑了笑說道:“這是神聖羅馬帝國語拉丁文,不是英語也不是法語,更不是老齊的漢語拚音。這個圖章上的圖案是奧匈帝國於1888年為紀念瑪麗亞.特蕾莎紀念碑落成而發行的玉刻相章,是奧地利女皇瑪麗亞.特蕾莎側麵半身像。也不是什麼玉璽,這就是個女皇的紀念章,也是神聖羅馬帝國唯一正統女公主的紀念章。這個皇冠和這把劍都是奧匈帝國末代皇帝卡爾一世的物品,上麵有他的名字和登基日期1916.11.21。”

“這位卡爾一世皇帝,是一位優柔寡斷的悲劇人物。一戰結束後,歐洲版圖發生巨大的變化,奧匈帝國之所以分崩離析,跟末代皇帝卡爾一世有很大關係。卡爾在1916年11月21日登基為帝後,早已對局勢憂心如焚的卡爾一世派出密使跟協約國集團接觸,希望通過支持法國對阿爾薩斯和洛林的主權要求等妥協性讓步,以“體麵”的方式退出戰爭。有法國出麵攪局,最後事與願違。”

“1918年10月14日,在同盟國敗局已定的情況下,卡爾一世被迫接受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的“十四點協議”,同意將帝國改組為由各民族自治政府聯合而成的聯邦製國家。然而,被奧地利人壓迫數百年的各民族,一旦看到獨立建國的可能性,哪裡還願意再接受舊王朝的統治?所以很快,各民族自治政府紛紛宣布獨立,並退出一戰,使得龐大的奧匈帝國頃刻間瓦解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