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一代完人劉宗周(2 / 2)

他如果現在死了,就能從祀孔廟。和聖賢的距離,隻差蓋棺定論。

這樣一位儒者,也難怪魏忠賢當政時,都隻能稱讚他是“一代完人”,把他排擠回老家,不敢下手加害——

實在是這樣的人若死了,在孔廟中不免會記上一筆。就是魏忠賢這個九千歲,也不敢輕易擔上這個罪。

朱由檢任命他擔任僉都禦史後,劉宗周在天下的名望,更是來了一次大爆發。很多人因為劉宗周曾經的名望,願意相信這個人,相信他能夠伸張正義、為蒙冤的人翻案。

所以劉宗周進京這一路上,身邊才會聚集這麼多人。直到二月初十,方才趕到北京。

朱由檢得知劉宗周進京的聲勢這麼大,在收到他抵京的消息後,當即命親信太監劉若愚,前往城門迎接。而且賜宅一座,讓劉宗周居住。

在劉宗周隨著劉若愚進入宅院,沒有刻意和其他東林黨人往來後。朱由檢更是滿意,認為劉宗周知行合一,在踐行慎獨學問,不會拉幫結派。

所以,他在選擇經筵官時,任命劉宗周和太師英國公張維賢、首輔黃立極三人,擔任知經筵官。其餘大學士擔任同知經筵官,禮部尚書溫體仁等九卿擔任講讀官,翰林院編修黃錦等擔任展書官。

這個任命,在朝中引起了軒然大波。很多人都看出來,皇帝這是把劉宗周當成帝師,以至於讓他以僉都禦史的身份,和國公、首輔同列。

張維賢、黃立極能有知經筵官的任命,是因為他們的身份。一個是武官勳貴之首、一個是文臣之極。

劉宗周能有什麼呢?僉都禦史的身份,和兩人比起來不值一提。皇帝看重他的,自然是其他方麵。

想想劉宗周的學問、還有在士林的地位,很多人自然認為,皇帝敬重他的學問和為人,把他當成真正的老師,所以才這樣對待。

這讓很多文官都很吃味,劉宗周的心情也有些激動難耐,認為在經過天啟年間的混亂後,大明終於迎來了一位明君。

所以他把自己在路上構思的奏疏,很快呈遞上去。

這份奏疏,被通政司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朱由檢麵前:

“《麵恩陳謝預矢責難之義以致君堯舜疏》,寫得好,真是好啊!”

“來人,讓邸報、京報等報紙刊發,要把它立刻傳出去。”

喚來王承恩、方弘瓚、錢嘉徵等人,朱由檢親自囑咐,讓他們節錄奏疏,刊發在所有報刊上。

不管劉宗周的本意如何,這份奏疏對朱由檢都很有作用,代表著他的作為,在行堯舜之道。

所以他按照自己的意圖,把劉宗周的奏疏刪減,保留有利於自己的部份,傳播給外麵的官民:

“劉先生的這份奏疏的名字太長,以朕看來,隻保留後五個字就行了,就稱為《致君堯舜疏》。”

“內容方麵,前麵的‘陛下聖德當陽,討大逆、除大奸、厘大弊’,還有後麵的‘陛下勵精求治,宵旰靡寧’、‘陛下生符堯舜,聲色不禦、宴遊不邇躬’都要保留。”

“最後的‘伏願陛下超然遠覽,以堯舜之學,行堯舜之道,舍己以用天下之賢,省刑薄斂,與天下更始,乃始製禮樂,以化天下,直接三千年既墜之聖統,則宗社幸甚!斯文幸甚!’、‘方今陛下有為堯為舜之資,而在廷諸臣不能進之以堯舜之道’,同樣也要保留。”

“要用標點符號做好斷句,保留淺顯易懂的部分,讓大明的官吏和民眾,都知道這份奏疏!”

又向錢嘉徵道:

“錢卿家,你是擅長寫文章的,把這份奏疏節錄潤色一下,應該沒問題吧?”

錢嘉徵聽出皇帝的意思,就是把劉宗周的奏疏斷章取義,隻節錄稱讚皇帝的部分,把其它部分略去。

這對於有骨氣彈劾魏忠賢的他來說,是不怎麼願意的。

但是皇帝對他有知遇之恩,又把他提拔到這個位置上,他又不能不報答,所以隻能說道:

“劉先生天下名儒,臣若擅自刪改,恐會有所非議。”

朱由檢聽出了他的為難,考慮之後說道:

“那就隻刪不改,全部從原文中摘抄。”

“這麼長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