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鉛版印刷(2 / 2)

如果他能在匠官中脫穎而出,一定會快速升遷,甚至在將來成為少府寺卿、兼任工部右侍郎。

所以,呂祥在少府寺設立的第一時間,就想辦法進入了文思院印刷研究所,想要解決紙型,獲得百戶封賞。

隻是紙型這個名詞,皇帝隻提出了一個概念,對於如何實現,根本沒有人知道。一眾文思院匠官忙活許久,都沒能發明出來。

反而是雕版蠟版混合印刷術,被一些匠官很快解決。他們用木質雕版印製蠟版,用於小報印刷。

這個技術,已經在一些小報上試用,隻是因為木質雕版的雕刻速度慢,消息傳播不及時,沒能取代現有的蠟版雕刻技術。

但是呂祥在看到後,卻受到他們啟發,放棄了一直沒解決的紙型,以雕刻出來的蠟版,翻鑄鉛版印刷——

把這個過程反了過來,以蠟版為底版,用翻鑄出來的鉛質雕版印刷。

這個技術,被稱為蠟版翻鑄鉛版印刷,雖然還是屬於雕版印刷術,卻比以前要快多了——

在蠟上雕刻字跡,要比在木材上雕刻更快。之前的《京報》等小報,便是用這種方法快速印刷。

不過蠟版容易損壞、字跡也不清晰,通常印製幾百份後也就廢了,需要再次雕刻。

鉛版則沒有這個問題,用金屬鉛製作的雕版,印刷幾千份、幾萬份甚至更多,都不會出現損壞。能用一幅雕版,完成大批量印刷。

這個技術出現後,很快被工部尚書兼少府寺卿薛鳳翔當成一大功績,向皇帝獻了上去。

朱由檢知道之後,立刻下旨檢驗。這次印製《京報》專刊,便是市場化測試。

結果是印刷質量能被士人接受,雕刻翻鑄的速度,和之前采用的蠟版印刷相差無幾。成本雖然因為翻鑄鉛版高了一些,但是在大批量印刷攤薄後,反而比隻能印製幾百份的蠟版更低。

在朱由檢看來,這種技術已經很適合報紙刊物印刷,能夠幫自己引導輿論。

所以他高興之下,直接把百戶封賞給了呂祥,又下令道:

“文思院的級彆,仿翰林院提升為正五品,暫由少府寺卿親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