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陝西武道大會(1 / 2)

《崇禎重振大明》全本免費閱讀

孫傳庭的奏疏上傳到朝廷會有什麼反應,暫時無人得知。

但是袁樞在幫他做了這件事後,兩人間的關係,很快密切起來。

作為西北鎮撫使,袁樞不僅要組建陝西衛尉署,還肩負著協調軍隊和地方關係的重任,需要和孫傳庭這個巡撫打好關係。

孫傳庭對袁樞也很重視,知道他的父親袁可立是當今皇帝重用的大臣。袁樞之所以來陝西,也是為了鎮場子。用他的兵部尚書兒子身份,監督軍令執行。

作為有軍務職責的巡撫,孫傳庭麵對兵部尚書的兒子,當然要客氣點。

而且在他看來,袁樞雖然沒有考取功名,學問卻還不錯。無論文武大略、還是詩賦書畫,都能和自己談到一起。

更難能可貴的是,作為兵部尚書的公子、又年紀輕輕擔負重任,袁樞身上卻沒有一點驕矜之氣。不像那些閹黨大臣的公子,仗著父輩勢力肆意妄為。

當年他做知縣時,就曾經處死在縣裡妄為的閹黨官員之子,也因此和閹黨交惡。在魏忠賢擅權的時候,果斷棄官回鄉。

有這一段經曆,孫傳庭對大臣家的公子哥兒,是不怎麼待見的。

不過袁樞卻讓他生不出惡感,認為對方雖然沒有功名,卻也稱得上士大夫。

再加上孫傳庭曾在商丘擔任知縣,和袁樞的老家睢州同屬歸德府。兩人能扯上點關係,現在又同在陝西,相互抱團取暖,關係很快增進。

這日,袁樞收到朝廷要舉辦武道大會的消息後,便來尋找孫傳庭,請他拿個主意。

武道大會的事情,雖是錦衣衛主持,卻需要地方配合。現在陝西錦衣衛很多被派出去搜查消息,鎮撫司和衛尉署隻是個空架子,袁樞無奈之下,隻能向孫傳庭求助。

初聞此事,孫傳庭不太在意,說道:

“袁兄可仿武舉,去掉文字要求即可。”

“我會讓府縣的官吏,配合袁兄行事。”

袁樞聞言苦笑,說道:

“真要這麼簡單就好了!”

“除了正式的詔書之外,陛下還特意給陝西這邊的錦衣衛下令,讓我們降低標準錄用。”

“隻要能掇石二百斤,或者拉動八十斤弓箭、舞動八十斤大刀的,都要招攬過來。”

“這樣的人陝西不知道有多少,如何招得過來?”

“更何況陛下還讓我們負責這些人去京城參加武道大會的路費。”

“就是把陝西錦衣衛的錢糧都用上,都負擔不起這些。”

對皇帝的命令,袁樞覺得是異想天開。如果是同時滿足三個條件還好說,那樣的人應該很少。隻滿足一個條件的話,那就太好找了——

二百斤的石頭,隻要身體健康,再練上一段時間,大部份人都能提起來。

皇帝的這個要求,實在是太低了。

不過,孫傳庭聽到這些後,卻是若有所思,向袁樞道:

“這不是挑選勇武之士,是在篩選士兵啊!”

“前宋太祖曾說:可以利百代者,唯養兵也。方凶年饑歲,有叛民而無叛兵;不幸樂歲而變生,則有叛兵而無叛民。”

“故而前宋雖然屢有民亂兵亂,卻很少出大亂子。”

“陛下這是要效仿前宋,把饑民之中能征善戰的,都以武道大會的名義招募起來。”

掇石二百斤的要求雖然不高,卻也要看對誰。

以孫傳庭在陝西的見聞,認為能達到這個要求的,都是能吃飽喝足、身體健康的壯丁。

那些饑腸轆轆的災民,是達不到這個要求的。

把這些壯丁抽調出來後,剩下的災民還有什麼作為呢?

即使想要造反,也沒有人做主力。

所以,一直在想著如何平定陝西盜匪的孫傳庭,很快就明白了這個計策的高明之處。

袁樞在他點撥下,同樣也是恍然,大喜道:

“原來是這個用意,難怪這個命令有些奇怪。”

“隻是為何朝廷不直說招兵,反而要開武道大會呢?”

孫傳庭對此大笑,說道:

“兄台沒從過軍,不知軍戶地位。”

“當今天下,連我這樣的世襲百戶都要考取進士當官,更彆說普通的士兵了!”

“如果朝廷說要招兵,有本事的根本不會應征。”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