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調任陝西(2 / 2)

如果建虜來了,祖大壽通虜的罪名就會坐實。

他們抵禦不住,也會被視為通虜。

這番話恩威並施,讓眾將知道了其中的危險,各種議論聲音,總算小了下來。

和建虜打了多年的仗,遼東將領之中,雖有祖大壽這樣的議和派,更多的卻是和建虜仇深似海、想要消滅建虜的。

此時,他們就想到了祖大壽通虜的可能性,擔心建虜得知後會趁機搗亂,甚至派兵來攻。

這些人想明白後,紛紛接受孫承宗的命令,警惕建虜來襲。

再加上李性忠的幫助,祖大壽被捕的事情,在標營平息下來。

不過事情傳出後,這件事在遼東軍中,還是引起了很大風波。

因為遼東本地的將領,除了總兵朱梅之外,就屬副總兵祖大壽官職最高。

而且因為朱梅的家族人少、後繼無人,根本稱不上將門。祖家卻人丁興旺,已經發跡數代。

祖家世襲寧遠衛軍職,在寧遠根深蒂固。而且在萬曆年間,祖大壽的祖父祖仁就官至總兵,祖大壽的父親祖承訓,也當過副總兵官。

如今的遼東軍中,祖家除了有祖大壽這個副總兵外,還有祖大弼、祖大樂等族人在軍中任職,祖大壽的妹夫吳襄,也是他的部下。

可以說,現在的祖家,就是遼東第一將門。雖然不如當年李成梁的李家,卻也不容小覷。

祖大壽突然被革職、而且被錦衣衛問罪,自然讓祖家人不安,引起一陣動蕩。祖家族人親戚、各種交好的人,都紛紛走動關係,向孫承宗求情。

甚至有很多遼東本土將領,不知是兔死狐悲還是什麼原因,同樣為祖大壽辯解。

這讓孫承宗承擔了很大壓力,更堅定了遷移遼東將門的心思——

不把這些人遷走,他們在軍中的影響力會越來越大,影響朝廷掌控。

現在這些人的影響力還不夠,正好適合遷移。等他們影響力大了,那就更麻煩了。

甚至,孫承宗心中還慶幸,皇帝早早發現了這個問題,沒有讓遼東將門的事情,變得不可收拾:

『再過幾年,祖大壽等人升任總兵,事情就不好辦了——』

『即使我有尚方劍,也不能隨意處置。』

尚方劍的職權是總兵以下不用命者軍法從事。

總兵這一級的將領,在沒有朝廷命令時,孫承宗是不能隨意處置的。

副總兵距離總兵雖然隻差一級,卻可以用尚方劍處置。

所以孫承宗把祖大壽革職時毫不猶豫,祖大壽也不敢反抗——

真敢對抗的話,孫承宗就可以請出尚方劍,當場把他斬殺。

所以祖大壽隻能束手,接受錦衣衛審問。

如果祖大壽升任總兵,那就不一樣了。尚方劍無權處置總兵,孫承宗必須把有關他的事情上報給朝廷,由朝廷決定如何處置。那樣就會有很多變數,孫承宗在麵對祖大壽時會有重重顧忌。

可以說,現在這個時候,就是祖家蛻變的臨界點——

一旦祖大壽按功勞升任總兵官,收拾祖家的難度,就會完全不同。

不過朱由檢登極後,因為對祖大壽一直懷著疑慮,祖大壽晉升總兵的命令,自然被他被壓下。

作為副總兵的祖大壽,可以被孫承宗直接拿下。然後以祖大壽為突破口,從容收拾祖家。

在拿下祖大壽後,孫承宗明顯察覺到,遼東本土將士有些軍心浮動。所以他很快把自己帶來的欠餉,向將士發放下去。

這個行為,很快收伏了他們的心。祖大壽被捕的風波,慢慢平息下來。

至此,孫承宗終於鬆了一口氣,又讓張道浚施展手段,逼迫祖大壽同意遷移的事情。向他許諾隻要答應遷徙,通虜的事情就不會被追究,會交給朝廷處置。

此時,祖大壽已經回過味來,知道自己是撞在了朝廷整頓遼東將門的槍口上,所以才被追究通虜之事。其中目的,無外乎是逼祖家遷居關內,不再留在寧遠。

如此一來,祖家在寧遠的影響力,自然會慢慢消退。他這個副總兵以後即使留在遼東,也隻是普通的副總兵。不會像以前那樣,隱隱是遼東將門第一人。

這讓他的心中,自然非常不甘。知道祖家遷移後就是失去根基,喪失如今地位。

但是通虜的罪名壓下來,他又能怎麼辦?

如果朝廷追著這件事不放,他本人可能被問罪不說,整個祖家都有可能受牽連。

所以思來想去,祖大壽同意了遷移之事,告誡探監的祖家族人,配合朝廷命令。

祖家屈服之後,依附他們的吳家等家族,同樣開始屈服。遷移遼東將門之事,自此再無阻力。

對於遼東軍中的議和派,孫承宗也按皇帝的要求,對他們加以打擊。在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