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經筵和站隊(2 / 2)

例如景泰皇帝,在舉行經筵的時候,經常讓太監擲金錢於地,任由講官拾取,號稱恩典。用這種胡鬨的行為,攪亂經筵儀式。

這樣做的後果,就是景泰年間沒有多少文官願意當講官。文官對景泰皇帝的認可度,一直也不是很高。沒多少人為他叫屈,讓他有個廟號。

朱由檢知道這些,認識到自己若想當個明君,就必須要開經筵。否則天下間的非議會很多,甚至會傳出皇帝不學無術的風聲。

所以他主動提起經筵,用這件事把換課的事情拖後。

果然,聽到他提起經筵的事情,董其昌頓時不再勸諫——

皇帝把換課的事情放到經筵上,說明重視經筵。這是一件好事,不應節外生枝。

再說二月十二開經筵,距離現在隻有兩月。即使要讓皇帝學習《貞觀政要》,也不差這兩個月時間。

馬上就要過年了,即使換課也講不了多少,還不如等到明年,在經筵上正式開講。

用經筵把換課的事情拖延,朱由檢又拿著《帝鑒圖說》,說道:

“你們覺得這本書淺顯,卻不知張先生對君王的期盼,儘在其中。”

“這是張先生的一片苦心,不能視作兒戲。”

“以後要記得提醒朕,每隔一段時間都要讀讀《帝鑒圖說》,以免忘記教誨。”

又下旨道:

“張居正等人編撰《帝鑒圖說》有功,讓內閣擬旨褒揚他們。”

“另外,召集精通《大學》《尚書》《貞觀政要》等書籍的人才,朕要考察他們,選擇優秀者做講官。”

對現有的幾位日講官不滿意,朱由檢覺得他們沒有什麼出彩的。輔助自己溫習功課還行,再深入能力就不夠了。

這裡麵沒有一個人,能夠像孫承宗那樣,講課聽得皇帝“心開”。

朱由檢不願這些人占著講官位置,所以想要在明年經筵時換講官,多招攬些人才——

他以前是藩王,身邊沒有多少班底。唯一的老師劉漢儒能力也不算出色,所以打算通過經筵,選擇有能力的臣子親近。

安排下這件事情,朱由檢讓翰林院組織官員進行這方麵的考核。又在董其昌的指導下,開始學習寫字。

他的書法原本是學習歐陽詢,和董其昌的“顏骨趙姿”不是一路。現在則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