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思誠回道:
“洪武二年,城隍神附祭於嶽瀆諸神之壇,太祖命加以封爵。”
“京都為承天鑒國司民升福明靈王,開封、臨濠、太平、和州、滁州皆封為王。其餘府州縣城隍,封為威靈公、靈佑侯、顯佑伯,袞章冕旒俱有差。”
“洪武三年詔去封號,止稱其府州縣城隍之神。”
“京師城隍附饗山川壇,嘉靖九年罷山川壇從祀,遣太常寺官員祭祀。”
“各地城隍,當按朝廷級彆上下管理,最高為兩京都城隍。”
朱由檢又詢問道:
“兩京都城隍和各地城隍有姓名嗎?”
“他們更往上的神靈是誰?”
這個就比較難回答了,曹思誠斟酌道:
“蕪湖城隍廟建於吳赤烏二年,城隍神為徐盛,據稱此為最早的城隍廟。”
“其餘城隍有的有姓名,有的沒有姓名,未能詳知。”
不清楚就好,真清楚了就沒有調整空間了。
想著之前在黃帝紀年上的做法,朱由檢決定“溝通上天”,整理城隍神係——
這是他身為天子的權柄,誰都無法奪取。
作為上天之子,天子天然擁有冊封神靈的權力,可以代表上天封神。
“國之大事,在祀在戎”,軍事上的事情朱由檢現在擁有多少權力不好說,祭祀上的事情,他卻有很大的發言權。
所以朱由檢已經打算在祭祀上發力,整理各個神係。
考慮著這件事情,朱由檢又聽曹思誠道:
“城隍原本從祀山川壇,如今山川壇已改為天神地祇壇。”
“五嶽五鎮四海四瀆之神,在地壇從祀皇地祇神。”
“故而城隍之上的神靈,當為皇地祇神。”
聞言若有所思,朱由檢道:
“皇地祇神,就是後土皇地祇嗎?”
“道家有四禦或六禦之說,其中之一為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祇,是同一神靈嗎?”
曹思誠道:
“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後土皇地祇,為前宋所上徽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