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卿說得在理,所以就從北直隸、或者說順天府開始改。”
“北直隸沒有布政司、按察司,各道官員一直是寄銜山東、山西。”
“這樣名不正言不順,並不是個好辦法。”
“朕以為六部可以都設立總務司,在下麵設立直隸廳,直接管轄北直隸事務。”
“南京六部同樣如此,設立侍郎分管的直隸廳,直接管轄南直隸事務。”
“這個嘗試,就從戶部開始。”
“戶部總務司直隸廳,由畢自嚴這個侍郎親管,負責北直隸稅收和轉運。”
“各省戶政廳以後如何設置,就從北直隸積累經驗。”
這是增強南北六部權力,明確對南北直隸的管轄權。六部尚書對此,都是怦然心動。
說實話,大明的六部雖然權力很大,其實對地方的乾涉能力並不強。因為地方並沒有對接機構,六部的命令無法保證實行。
所以六部在重要事情上,隻能向地方派出官員。效率很低不說,結果也無法保證。
如果像皇帝說的那樣,南北直隸設立直隸廳,各省設立戶政廳。戶部對兩京十三省的乾涉能力,相比之前就不可同日而語。
以此類推,把吏政廳、禮法廳、工商廳等建立起來,六部對地方的乾涉能力,會得到質的提升。
幾位尚書對這個後果,不得不慎重考慮。
眼看氣氛凝重,已經投靠皇帝,唯皇帝馬首是瞻的工部尚書薛鳳翔,有些諂媚地道:
“臣以為這樣很好,工部也應該設立總務司直隸廳,管轄北直隸事務。”
“地方政務署工商科,也應當接受工部命令。”
對他的識相很是滿意,朱由檢當即說道:
“工商向來不分家,既然地方是工商科,工部就應該設立商務機構。”
“擬旨,在工部增加商務司,負責商業事務。”
“以後市場監督管理、貿易采購招標、工坊商行商會、契約合同規範等事務,都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