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哪些職位由所有大臣廷推,哪些職位九卿即可推選。”
“先從廷推辦法說起,在常朝上使用計票法廷推這件事,有沒有人反對?”
把廷推改在常朝上,而且使用計票法,這是朱由檢登極之後使用的新辦法。
相比之前專門舉辦會推大典,隻有相關官員參與,常朝上廷推參與的官員更多。參加常朝的官員,大多沒有意見。
計票法的使用,也提高了廷推效率,而且票數多少一目了然,相比之前更方便。
所以這個改動,大部分官員沒有意見。
即使有想要反對的,考慮到現在舉行的是常朝,在常朝上反對常朝官員參與廷推,一定會被人反駁。隻能強自忍著,默認這個辦法。
此時,一些人開始懷念以前的朝會。那時所有朝參官都參與,隨便指使個小官,就能和皇帝對陣。哪像現在的常朝,需要親自上陣。
朱由檢怕的就是小官擾亂局勢,所以在處置魏忠賢後,這個月的朔望朝根本就沒舉行。初一的朔日朝會被他以林丹汗遣使朝貢之事代替,十五的望日朝會恰逢冬至,要舉行百官朝賀儀,同樣沒有議事。
那些想搞事的官員就是想指使小官亂說話,也根本找不到機會。常朝上的官員又大多寫過稱頌魏忠賢的奏疏,隨時有可能被朱由檢給定罪。
所以這一個月,朱由檢可謂是大權在握,朝堂上的改動,也是紛至杳來。磨勘法、戒嚴法製定,護軍、提督的設置,三法司、內外廷的調整,都在這個月確定。
但是這個局麵持續不了多久,附逆的閹黨官員總會處理完,朱由檢不可能一直以這個罪名威懾他們。被起複的東林黨人,更不懼這個罪名。
眼看再過一兩個月,那些官員就會陸續進京,朱由檢開始鞏固成果,把之前的調整確定下來。
廷推辦法的改動,就是重中之重。朱由檢打算正式製定廷推法,以詔令的形式,確定自己的改變。
首先確定的第一條,就是在常朝上廷推,使用計票法。
這一條確定之後,接下來就是參與廷推的官員。
廷推的參與者並不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