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海關總署(2 / 2)

可以說,朱由檢是放棄了內廷對海關稅收的控製權,換取了海關總署的成立。

這對朱由檢來說,是一個重大損失,卻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市舶司在內廷控製下,根本收不到多少稅收。在文官和海商的抵製下,內廷很難分潤海上貿易利益。

而且市舶提督太監也有很多肆意妄為,為自己撈取好處。他們撈的那些錢,在死後直接被地方三司瓜分,根本到不了內廷。

所以朱由檢乾脆把這一塊讓出去,授權海軍去收關稅,為朝廷增加收入。

這種完全為朝廷財政考慮的做法,贏得了文官的一致稱讚,換取了海關總署的順利設立。

至於朱由檢悄悄埋伏進去的四海銀行,則被他們忽視。

成立海關總署之後,自然要確定設立幾個海關。朱由檢道:

“海關總署暫時由海軍護軍使親管,可以在沿海各省設立分署,以護軍都尉管理。”

“在天津、登州、蘇鬆、寧波、泉州、廣州六地的港口建立海關署,明確各地允許出口的貨物,以及關稅比例。”

“所有船隻都要按排水量注冊,按貨物重量和價值繳納稅收。”

“沒有納稅證明的船隻,一律以走私看待,海軍有權緝捕。”

“如果被查出販賣違禁物品,或在港口偷漏稅的,海軍可以罰款。”

這個權力,等於是說海軍可以在海上為所欲為,俞谘皋當然喜出望外。

不過對月港沒有設立海關,他還是有些意外,提醒皇帝道:

“漳州月港,一向是海貿重地,應當設立海關。”

一個海關就是一個口岸,朱由檢基本是按照一省一個設立。聽到月港現在的地位這麼重要,他在考慮之後,說道:

“那就把福建漳州、廣東潮州、南直隸海州、山東膠州灣都加進去。”

“暫時就這十個口岸,以後按需要增減。”

這些地方都是後世有名的口岸,朱由檢認為暫時是足夠了,再多可能會亂。

就是這十個口岸,問題都有不少,朱由檢覺得不一定都能順利開起來。

例如蘇鬆口岸,指的是蘇州府和鬆江府。現在黃浦江的出海口歸蘇州,兩個地方一定會為口岸開在哪裡扯皮。

膠州灣在後世是重要城市和海軍基地,在膠萊運河暢通時也很重要。但是現在膠萊運河湮廢,這地方就不怎麼重要了。

若非朱由檢想鼓勵山東移民,減輕北方人口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