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重振大明》全本免費閱讀
感覺孫承宗這個東林黨大佬在搞事,朱由檢有心讓他儘快去遼東上任,免得他影響自己這段時間攬權。
但是在上任前,朱由檢需要把遼東的事情安排好,尤其是海軍的事情。
這是對後金包圍的最後一環,也是朝廷優勢最大的方麵,朱由檢認為的破局點。
孫承宗作為遼東督師,負責對後金攻略的方方麵麵。這麼重大的事情,當然要告訴他。
隻有得到他的配合,海軍對後金的攻略才能更順利。今天召開的常參會議,也是為了這一點。
所以對之前發生的事情,朱由檢裝作毫不在意,繼續安排海軍:
“海軍提督,在駐地旅順,建立直屬水師。”
“並且管轄遼東水師、登萊水師、東江水師。”
剛剛說到這一點,孫承宗便表示反對,說道:
“寧遠城與覺華島,互為犄角,彼此應援。”
“若將遼東水師劃歸海軍,覺華島如何守禦?”
朱由檢提到覺華島就來氣,反問孫承宗道:
“寧遠之戰中,覺華島守住了嗎?”
“既然遼東不重視覺華島,那就劃歸海軍,海軍會重視些。”
這個問題,讓孫承宗赧然。因為王在晉當年就提出過,覺華島距離寧遠城二十裡,“凍則履海如平地”,存在防守隱患。
天啟六年的寧遠之戰,也證明了這一點。寧遠城在後金的攻擊下守住了,覺華島卻沒守住。被後金軍隊趁著海上結冰,出動兵馬攻下。
島上七八千將卒、七八千商民被殺,糧料八萬餘石、船二千餘艘、營房民舍被焚,損失十分慘重。
隻是寧遠之戰是大明好不容易取得的勝利,所以朝廷沒有宣揚覺華島之敗,沒有把兩場戰鬥聯係在一起。
真正論起來的話,寧遠之戰和覺華島之戰實際是一次戰役,大明最多稱得上慘勝:
挫敗了後金的圖謀,成功守住了寧遠城,但在覺華島卻敗了。
隻是覺華島在海上,後金無法長久占據,隨後又被收複。
如今朱由檢提起這件事,一下子把孫承宗問住了。寧遠之戰雖然和他無關,根源卻是在他。遼東兵馬完全是按他的方略防守,執行中卻出現重大紕漏,還是王在晉提醒過的——
這讓孫承宗如何回答,難道說自己的方略錯了?
他當然不承認自己的錯誤,辯解道:
“覺華島之敗,是高第擁兵不救,隻讓覺華島自衛。”
“若是臣在遼東,定不讓覺華島陷落。”
這種強行辯解,當然不能把朱由檢說服。因為覺華島的防守漏洞是實實在在的,不是某個人的問題。
而且孫承宗所說的救援,更讓朱由檢生氣。後金能集結數萬兵馬發動進攻,難道它攻打某個城池,大明就得出動全軍去救?
這是朱由檢極力反對的,也是先前他廢止“主將不固守”這一條的原因。他不想大明被後金牽著鼻子調動,讓一個地方的戰事影響整個全局。
所以孫承宗這個說法,讓朱由檢怒火升騰,逼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