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這個所謂的專利費朝廷留下八成,其餘一成給官吏、一成給工匠。這是給工部官吏和工匠增加收入的好事,他若提出反對,這個工部尚書的職位就是不想乾。
初步提出了專利試點,朱由檢又對禮部做出指示,讓禮部在民間書坊報房注冊出版社、通訊社、報社時,注意搜集他們的技術,讓他們去工部注冊專利,把獨有技術授權給朝廷使用。
尤其是墨水、紙張,要注意搜集適合印刷的油墨,還有成本低、質量好、適合印刷的大紙張。這些墨水和紙張通過印刷工坊的檢驗後,以後朝廷會采購,不會讓那些商人吃虧。
對呂圖南采用的小紙張尤為不滿,朱由檢想著後世的報紙尺寸,說道:
“刊物可以裝訂成書籍,報紙以大紙張為宜,正麵反麵都要印刷。”
“報紙所用紙張,暫定為二尺四寸長、一尺八寸高。按欽天監製定的度量衡,就是八百毫米和六百毫米。”
“對折之後,就是一版,高六百毫米,寬四百毫米。”
“以這個尺寸製作雕版,把兩版甚至更多小方塊在底版上組合,就能一次印刷一麵。”
“這個底版可以是平的,也可以是滾筒,沾上墨水從紙上滾動,方便快速印刷。”
拿著筆筒在紙張上滾動演示,反複講解幾遍之後,薛鳳翔終於明白了,知道了這種印刷方法的妙處。
相比傳統的印刷方法來說,滾筒印刷的速度的確更快。對於時效性很強的報紙來說,這種印刷方法明顯更適合。
甚至,他覺得如果滾筒印刷成熟,還可以用來印刷書籍,速度同樣更快。
對薛鳳翔這個想法很讚賞,朱由檢知道後世的書籍,就是按開本尺寸劃分的。那些開本尺寸,明顯是印刷需要。隻是他沒有記住具體尺寸,所以就自己劃分,取了整數尺寸。
至於印刷中是否需要裁剪、修邊,尺寸具體會發生什麼變化,那就是更具體的問題了。如今朱由檢隻是提出設想,需要工部完善。
墨水、紙張之外,更重要的是活字。想著西方已發展出古騰堡印刷機,朱由檢道:
“聽說西方有印刷機,可以嘗試引進。”
“這個印刷機用的是活字,如果能仿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