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刊要向地方發放,是在京城印出來運到地方,還是讓地方翻刻?”
“售價多少,印刷多少份,賣不出去如何處理,數量不夠要不要加印,臣等實在不知。”
這些問題看似簡單,朱由檢也能給出答案。但是他卻認識到,這是有關衙門性質的問題——
放在後世,就是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區彆。
讓通政司這樣一個九卿衙門,去做事業單位的事情,實在有些不妥。而且作為官府衙門,要增加官員編製不說,裡麵的官員也隻會指望朝廷撥款。
這種給朝廷增加負擔的事情,朱由檢是不願做的。所以他思索之後,下令道:
“成立大明通訊社,由通政司右參政兼任社長親管。”
“通訊社設總編輯,負責內容總編。下設時政、曆史、軍事、文學等編輯室,負責相關內容采編。”
“內參、月刊設主編,負責把采編的內容編纂成刊物。”
“它們的正式名稱,是《大明通政司內參》《大明通政司月刊》,由大明通訊社主辦。”
“大明通訊社獨立鑄造印章,從三品銅印規格。”
這是在設立附屬事業單位,呂圖南一時間卻不明白。他隻是聽到通訊社用從三品銅印,以為皇帝給通政司增加了一個從三品衙門,興致盎然地道:
“總編輯和主編輯,是幾品職位?”
“要設置多少品官?”
朱由檢聽得哭笑不得,解釋道:
“大明通訊社是右參政兼任社長,卻並不是衙門。”
“之所以用從三品銅印,是為了防止外人偽造。”
“膽敢偽造通訊社印章的,以私自鑄造官印追究。”
“至於通訊社人員,是都沒有品級的。”
為了防止呂圖南誤解,朱由檢隻能事無巨細安排:
“通訊社人員,從民間挑選有經驗的人擔任,最好要有舉人、秀才功名,或者是太學生。”
“現在是前期籌辦,可以讓翰林院官員兼任編輯。但是所有編輯本身,都是沒有品級的。”
“不過如果他們做得好,立下功勳,可以獲得朝廷散官,甚至特賜元士出身,轉為正式官員。”
“還有,通訊社除了總編室、主編室等編輯室外,獨自設立人事處、後勤處、通訊處、商務處,裡麵的人員同樣沒有品級。”
“具體招多少人,看通訊社的需要。人員的薪酬,同樣自己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