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坤輿萬國全圖和七大洲四大洋(1 / 2)

《崇禎重振大明》全本免費閱讀

《中國編年簡史》和《國朝紀事簡史》獲得這樣的地位,讓編纂《世界編年簡史》的施鳳來、李國普很是羨慕。

但是兩人卻知道,他們編纂的世界簡史,不可能作為劃定出題範圍的書籍。學子大多不關心中國以外的曆史,認為那些地方都是夷狄所居——

太祖的北伐檄文,明明白白地寫著“中國居內以製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世界史的地位,當然不能和中國史相比。

如果他們敢要求把世界史作為考試內容,彆說參加科舉的學子,朝堂上的大臣都能噴死他們。

這讓兩人很豔羨黃立極、張瑞圖的運氣,哀歎自己沒有那樣的好運,被皇帝安排修世界史。

但是朱由檢也沒有忽視他們,他知道現在西方文明正在迅猛發展,已經開啟大航海時代。如果大明不迎頭趕上,就會落後世界。

所以這部《世界編年簡史》,是朱由檢讓大明開眼看世界的第一步,類似於魏源《海國圖誌》的地位。

和《海國圖誌》是私人編纂、錯漏很多不同,《世界編年簡史》作為官方史書,被朱由檢要求所有來源務必來自信史,不能把道聽途說的內容加進去。

這就難住了施鳳來、李國普,因為大明根本沒有多少外國的史書,如何能把世界簡史編出來。

甚至,兩人連世界史的範圍都不確定,不知道要不要把中國史加進去。

施鳳來想到這其中的困難,向皇帝道:

“古往今來曰世,上下四方曰界。”

“不知這個世界史,是否包含中國史?”

朱由檢理所當然地道:

“中國有專門的中國史,不需要在世界史中特意寫出來。”

“除非是與中國對照,或者引用中國史書中,與之相關的記載。”

“例如大秦、安息的曆史,都可以引用史書中相關的記載,和這些國家的曆史對照,然後加以完善。”

“中國和外界的交往,可以記錄在世界史。”

這就更讓施鳳來、李國普為難了,因為這涉及到中國和外界劃分問題。

傳統上,中國人秉承的是天下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中國是中央之國,其它國家都是藩屬。

如今皇帝的意思,明顯認為大秦、安息等國不是藩屬,所以漢朝和海西大秦的交往,可以編入世界史。

那麼其它國家,要不要編入世界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