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資政院和致仕(2 / 2)

“臣今年已經七十三歲,時常感覺力不從心,屢次以老病乞休。”

“隻是陛下信重,才不得不擔任吏部尚書。”

“懇請陛下在臣擔任吏部尚書一年後,讓臣致仕回鄉。”

“七十歲以上老臣隻用擔任一年實職,實是陛下優待。”

直接把皇帝提出的製度用於所有七十以上官員,並且以身作則,在自己身上實施。

朱由檢聞言大喜,對房壯麗愈加滿意。他當然想把致仕起複規定用於所有六七十歲官員,以便以後更方便拿捏老臣的官位。但是又擔心這件事引起的反彈太大,所以從致仕起複官員說起。

如今房壯麗主動請求,可以說幫他解決了一個大難題。這讓朱由檢心中極為喜悅,和顏悅色地道:

“房卿老成持重,朝堂上實在離不開你這樣的大臣。”

“明年的事明年再說,房卿安心任職。”

房壯麗心中感動皇帝的信重,但他真的不想乾了。

一是他確實年紀大了,有些力不從心。而且當今皇帝是個能折騰的,他擔心自己這樣下去會累死。

二是他沒有翰林院經曆,升到吏部尚書官位就到頂了,不可能再升更高職位。

再加上吏部尚書位高權重,很多人都在盯著這個位子。他若不主動求去,以後很可能被人趕下去。

彆的不說,就是向皇帝舉薦他擔任吏部尚書的吏部左侍郎楊景辰,估計都在盤算著他會在什麼時候離任,以便隨後接替。

所以房壯麗擔任吏部尚書之後,就一直上疏乞休,免得被人覺得擋路,以後被參下去。

為了避免讓人誤解,以後把彈劾矛頭對著自己,房壯麗在皇帝挽留後,仍舊堅決請求,表示隻留任一年,最遲明年致仕。

對此很是無奈,朱由檢隻能麵上不忍、心中愉快地接受了房壯麗的請求,允許他明年致仕。

為了表彰這位幫自己解決了大難題的老臣,朱由檢還下令道:

“房卿輔佐朕登極有功,又推行磨勘法,多有功績。”

“其原有太子太傅,加升為太子太師,加右柱國勳級,食正一品俸祿。”

“明年致仕後若想留京,可以入資政院擔任資政大臣。”

這個褒獎,明明白白地表明了皇帝的態度。說明他確實想把剛剛說的年齡規定,用於所有六七十歲老臣。

一些老臣會不會暗罵不說,已經六十歲以上、而且是致仕起複的袁可立,卻很認同這個規定。因為他本來就不想起複,隻是皇帝多次下旨、又把他的好友董其昌給起複了,才不得不來到京城任職。

如今在聽到皇帝對致仕官員起複任職的規定後,當即就同樣請求,隻再擔任一任。

孫承宗同樣超過六十歲、而且是致仕起複官員,為了響應袁可立,而且為了減少朝堂上對自己外出督師的懷疑,同樣表示隻願擔任一任,三年後再看成效,由朝廷決定是否繼續留任。

這兩人一個是東林黨、一個傾向東林黨,他們的支持,毫無疑問讓朝堂上的東林黨官員無法反對。更彆說如今朝堂上的東林黨官員大多年輕,他們希望皇帝起複東林黨官員不假,卻又擔心被皇帝起複的東林黨大臣一直戀棧不去,他們沒有出頭的機會。所以對皇帝的這個政策,他們內心是支持的,根本不想反對。

至於閹黨官員,他們是待罪之身,沒有底氣反對。更何況閹黨如今的首領黃立極一直被人彈劾,早就想找個機會退下去。

如今聽到皇帝對六十歲以上官員起複一任的規定,頓時覺得這是自己安全退下去的好機會,主動向皇帝請求道:

“臣雖未曾致仕,今年卻已六十歲。”

“這些時日一直感覺力不從心,懇請陛下讓臣同樣隻任一任。”

“最遲兩年之後,臣就從內閣離任。”

向所有官員表明,自己最多再當兩年首輔。隻要再等兩年,他就必然離任。免得其他官員擔心他一直乾下去,一直盯著他彈劾。

這個請求一出,很多官員果然認為黃立極識趣,決定再忍兩年,讓他自己離任。但是這兩年也不能完全放鬆彈劾,免得兩年之後,黃立極被皇帝特旨留任。

朱由檢同樣很高興,因為自己的政策,得到了最重要的內閣首輔支持,再加上吏部尚書房壯麗的支持,擴張權力的吏科給事中也不可能反對。可以說這件事已經能夠形成旨意,不會再有波折。

以後,六十歲、七十歲以上老臣的留任權力,就落在了皇帝手裡。

六十歲以上官員,一次隻任三年。三年以後沒有特旨,那就不會留任。

七十歲以上官員,一次隻任一年。一年以後沒有特旨,那就不會留任。

這讓朱由檢的權力進一步擴充,掌握了老臣留任的主動權。

以後,他如果看哪個老臣不滿意,直接不下特旨留任就行了,根本就不用費勁心思趕下去。這對於他來說,自然十分方便。

卻不知很多老臣想的也是如此,他們就是擔心被皇帝費心思趕下去,才沒有激烈反對這個提議——

都到六七十歲了,大部分官員想的是身後名,不想臨到老來,還和皇帝鬨翻。

以前很多老臣受到彈劾就會請求致仕,原因就在於此。除了貪戀權位的官員外,沒有人受到彈劾還會戀棧不去。

皇帝的自動離任規定,正好能讓他們體麵地退下去。不至於被皇帝厭棄後,皇帝要流露出不滿,然後被官員彈劾,然後請求致仕。

這套流程麻煩不說,退得也很不體麵,還不如等任期到了,自己自動退下去。

朱由檢準備問的誰想當司馬懿的問題,根本就沒有用武之地。

這讓他很是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