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勳貴在皇帝繼位時的作用,也是文臣所無法取代的。
最終,朱由檢決定嚴懲主犯,對其他勳戚小懲:
武清侯、博平侯、保定侯、豐城侯、靈璧侯、襄城伯這六個冒頭的勳貴,都要削去爵位。
功臣爵位讓他們後代繼承,隻需要罰沒財產。
武清侯、博平侯這兩個外戚爵位就不讓他們繼承了,直接趕出京城。
其他署名的勳貴外戚,都要繳納罰金。
定下這個處置決定,朱由檢卻沒有直接說出來。對付勳貴最拿手的還是文官,讓他們衝鋒陷陣就是。
建祠的文官都被定在第五等罰沒財產,勳貴難道能逃脫?
已經因為九邊欠餉被處理了尚書侍郎、快要被朱由檢逼瘋的戶部,絕不會介意把他們的財產罰沒,充入九邊軍餉。
所以衡量之後,朱由檢沒有再說勳戚的事情,把話題轉到內宮,厲聲道:
“常參會議上的事情,誰透露給外麵的?”
“讓起居注官把記錄的名字遞上來,錦衣衛一個一個詢問。”
“武英殿內、甚至經過武英殿的內侍,都知監一個一個審查。”
“朕要知道消息是怎麼泄露的,是誰在吃裡扒外!”
聲音越來越嚴厲,到最後已經是雷霆大怒,把無法撒向勳戚的火氣,向內侍發了出來。
讓王文政、劉若愚審查,嚴查泄露消息人員。
如果無法查出,今日在武英殿服侍的內侍,全部趕出宮外。
眼看皇帝這麼生氣,王文政、劉若愚都捏了一把汗,心中慶幸自己一直跟著皇帝,沒有受到懷疑。
但是這件事如果做不好,他們也會吃掛落。這讓他們下定決心,把泄露消息的人揪出來。
同時對於那麼快就派人進宮武清侯,他們也有些埋怨:
得到消息好好準備也就是了,乾嘛反應這麼快?
現在好了,出了這樣的事情,看誰還敢給你傳消息,就不怕被揪出來?
朱由檢要的就是這個效果,首先要切斷武清侯在宮中的眼線。要讓宮中內侍都埋怨武清侯,免得那些信奉九蓮菩薩的人,聽從武清侯指示謀害自己——
對於信奉宗教的人,朱由檢心裡極為忌憚。因為他根本不知道那些教徒,會在上級指示下做出什麼事來。
所謂的九蓮菩薩信仰,朱由檢也打算規範。免得被武清侯李家掌握,操縱那些信眾。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