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平遼總兵、掛平遼將軍印馬世龍,也是武舉出身,可以擔任護軍。”
“前任薊鎮總兵孫祖壽,也是武舉出身。他在奉命援遼時,中途被遼東經略高第傳令回防,因此被彈劾不敢戰,遭到撤職處分。”
“孫祖壽擔任固關守備時,練兵之餘開辦學校。在遼東兵敗時,曾出關招攬潰兵。此人多有功績,可以起複任用。”
實在想不出多少武進士名字,袁可立又推薦道:
“陛下不應專用武進士,曾經立下功勞的遼東讚畫、兵部主事、舉人孫元化,遼東讚畫、副總兵茅元儀,皆可擔任護軍。”
朱由檢微微點頭,沒有計較這些。現在最重要的是開先例,確定武進士能擔任護軍都尉的規矩,所以他下令道:
“趙率教和馬世龍是大將,等孫承宗就任後任命,職位以後再議。”
“孫祖壽起複為山海護軍都尉,直接輔佐遼東護軍使畢自肅,和長城護軍使王之臣協調長城防禦。”
“孫元化、茅元儀以前多有立功,特賜元士出身,擔任寧遠、錦州護軍都尉。”
任命了三人之後,朱由檢又補充道:
“這些職位現在隻是大概議定,先把人都起複,等孫承宗就任後確定。”
“以後遼東兵馬分為幾部、設置幾個總兵,就設置幾個護軍都尉。”
“護軍都尉下麵的護軍校尉等職,袁卿和孫督師議定,從武進士、文蔭武職、太學生中挑選。”
這樣三個護軍都尉就用了一個武進士、兩個特賜元士出身。群臣都覺得可以接受,皇帝沒有非武進士不用。護軍都尉和護軍校尉從武進士、文蔭武職、太學生中挑選的慣例,算是確定下來。
然後是遼東督師的副手遼東提督,這是從“巡撫遼東地方讚理軍務”中分出的軍務職位,理論上也是和巡撫相當。
不過朱由檢沒有讓群臣廷推,而是道:
“遼東提督一職,讓孫承宗從大將中挑選。”
“以前他是用總兵掛平遼將軍印負責遼東軍務,但是平遼總兵一職,又有濫設趨勢。”
“今後就確定遼東提督一員,是遼東督師副手,可以節製總兵。”
“誰擔任這個職位,讓孫承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