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他還算識趣,朱由檢照例不準,讓他體麵地走完流程,等畢自嚴上任。
群臣見到皇帝雷霆大怒之下,逼得一位尚書離任,各個噤若寒蟬,回想自己有什麼皇帝吩咐的事情沒解決。
朱由檢拿郭允厚殺雞儆猴,但是邊軍的犒賞仍舊需要解決。這時不是吝嗇的時候,想到魏忠賢等人抄家能收獲些錢財,朱由檢當即說道:
“內庫撥款五十萬,和戶部的三十萬一起,給邊軍發放犒賞。”
“禦馬監掌印高時明,伱專門盯著這件事,由順天銀行督辦,把餉銀直接運到九邊,會同鎮守太監給所有士兵建立賬戶,挨個發給士兵。”
高時明聞言領命,群臣卻心中一涼。知道皇帝任用太監去辦這件事,明顯是對外廷大臣失去信任。邊軍犒賞這件事,影響會很深遠。
袁可立鼓起勇氣,說這件事不合慣例。朱由檢怒火爆發,當即就斥責道:
“慣例是什麼?”
“慣例就是朝廷發下四十萬,你們卻隻給奢崇明四萬嗎?”
“土司襲職本有慣例,你們卻違背慣例搜刮人家幾代人積累的錢財,又以裁撤老弱為由,把本該發放四十萬的餉銀,隻給人家四萬。”
“現在把那些所謂的老弱病殘逼反了,死傷多少人先不說,朝廷每年撥付的錢糧,至少就要二百萬。天啟六年的時候,更是高達四五百萬。”
“你們這些人到底在想什麼,是不是要把邊軍也逼反了,還要維護慣例?”
想到九邊拖欠的餉銀,尤其是陝西邊軍“鬻子出妻、離伍潛逃”。再想到朝堂上的事情,朱由檢感覺這樣下去,大明遲早要完——
這讓他實在控製不住情緒,在朝堂上爆發出來。
袁可立入朝之後一向受到皇帝尊重,第一次被皇帝如此斥責。雖然斥責的事情和他無關,但是作為有良知的官員,他實在無顏為那些人辯解。維護慣例的底氣,自然消失無蹤。
其他臣子也是頭一次見皇帝如此失態,尤其是“把邊軍逼反”的言論,讓他們知道這件事觸及皇帝底線。所以才不惜拿下一位戶部尚書,讓他們認識到事情的嚴重。
把犒賞的事安排得事無巨細,又規定邊軍餉銀以後就按這個方法發放,朱由檢把戶部和兵部發餉的權力,徹底奪了回來。
又以魏忠賢讓塗文輔總理戶工二部的前例,任命高時明監督戶工二部收支,把外廷的錢糧,納入內廷監管。
種種舉措,充分顯示了對外廷的不信任。群臣卻無話可說,甚至無言以對。“逼反邊軍”的後果實在太嚴重,沒有人能承擔起。
“陝西邊軍補發一年欠餉,這件事辦了沒有?”朱由檢又詢問道。
這是皇帝登極後親自交待的第一件事,郭允厚沒敢拖延。事實上就是因為這件事,讓他連登極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