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特賜元士出身(2 / 2)

區區特賜出身,如何當得起元士?

元士的稱呼在朱由檢聽來還算不錯,發音類似“院士”。想到自己以後或許會建立科學院設置院士,朱由檢向反對的人道:

“不稱元士的話,稱為明士如何?”

“被特賜出身的,都是大明國士!”

這個稱呼就更好了,那些特賜出身的人如何能擔得起?

在朱由檢提出拆屋後,群臣很快接受開天窗,認同了元士這個稱呼。決定給特賜出身的人,“特賜元士出身”,待遇類同進士。

不過朱由檢的“大明國士”說法,同樣傳了出去。那些被特賜元士出身的,很多以國士自居。

國士這個名稱當然好,但是要求也高。“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這些人被特賜元士出身後既然自稱國士,其他人自然會以國士要求他們。他們對大明皇帝,需要更加忠心。

朱由檢用元士和它的非正式彆稱國士,收買了不少人心。

這些事情,是以後實施時出現的,朱由檢當然不知道自己的隨口一句話,引發出這樣的變化。

在確定特賜元士出身這個製度後,他迫不及待地使用這個製度,特賜第一位元士:

“浙江嘉興縣貢生錢嘉徵,參劾逆閹魏忠賢有功,特賜元士出身。”

“如能通過司法數算考試,可授予正九品官職,遷轉類同進士。”

沒有讓錢嘉徵直接任官,朱由檢限定了“通過司法數算考試”這個條件,免得良莠不齊的人混入官場。而且對沒有官職的元士最初授官也隻是正九品,比五甲進士還低一點。

這個待遇,在群臣看來實在不怎麼好,很多人放下了對元士的擔心。覺得元士雖然遷轉類同進士,卻不足以對進士造成威脅。

袁可立卻沒有放下警惕,想到了自己和皇帝爭論名額的事情,他知道皇帝一定會賜下很多元士出身,請求道:

“請陛下確定特賜元士名額。”

“元士數量不宜太多,不能造成冗官。”

許多文臣也反應過來,認識到如果元士太多,會占據本該由進士擔任的職位。同樣向皇帝請求,固定元士名額。

朱由檢想多爭取些名額,向群臣道:

“元士數量不宜太多,但是也不能太少。”<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