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避免徐應元胡言亂語牽連到其他人,朱由檢直接處死了他。
徐應元聽到之後,當然十分不甘。
扳倒魏忠賢之後,他這個輔助朱由檢登極的人,很快就會成為內廷第一太監。成為權傾天下的九千歲,也在他的想象中。
如今隻差那麼一步,就倒在了前麵。這讓徐應元心中,如何能放得下。
想向皇帝求情,徐應元的嘴巴卻已被人堵住。這讓他滿腹的話都說不出來,隻能被人像死狗一樣,拖著離開了乾清宮。
徐應元為人跋扈,喜好辱罵他人。莊妃都能被他氣死,更何況其他人了。
再加上他對魏忠賢落井下石的做法,讓閹黨的人都看不慣。以至於他被拖出去的時候,沒一個人求情。
甚至許多人暗暗叫好,認為少了個禍害。
朱由檢盯著徐應元離開的身影,心中思緒聯翩。
他是實在沒有料到,這位輔佐自己登極的太監,會以這樣一種方式落幕。
不是說他對徐應元想成為九千歲的野心沒有察覺,而是在剛剛打倒魏忠賢的現在,不適合立刻處理徐應元。
畢竟他能信任的秉筆太監除了王文政外,王永祚、王國泰、塗文輔都是徐應元舉薦的。處理徐應元後,這些人必然不安。
但是不用這幾個人,誰能幫他接管內廷?
王承恩資曆還淺,而且在張家口還沒回來。
曹化淳是王安名下,在王安被魏忠賢害死後發配去了南京,同樣沒有回來。
這段時間該讓誰掌管內廷,讓內廷不致生亂?
思考著這些問題,朱由檢最終決定慢點來,先處理魏忠賢的親信:
內廷沒有了魏忠賢之後,怎麼調整都隨他的心意。
這件事暫時不用急,不用像調整外廷那樣需要和文官搶時間。
願意投靠的人自會跳出來,幫他接管內廷。
放下先前打算在內廷大換血的念頭,朱由檢看向揭發徐應元的劉若愚。
這個人壞了自己接管內廷的謀劃,卻檢舉出徐應元氣死莊妃的事情,幫自己解決了一個身邊的隱患。
朱由檢一時之間,不知該怎麼處置他。
劉若愚同樣惴惴不安,他是萬曆年間的司禮監掌印兼提督東廠陳矩名下,但是因為入宮後沒幾年陳矩就去世了,受到的照顧並不多。蹉跎多年之後,才晉升為監丞。
因為入宮前讀過書,入宮後又被萬曆二十年壬辰科探花顧天埈教導,劉若愚文字精熟,對各種典章頗為熟悉。
所以他先是追隨曾任司禮監秉筆太監的高時明修《一化元宗》,後來又被李永貞看上,在內直房經管文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