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太仆寺由兵部督導,官員由兵部選任。”
這是給兵部增加一個附屬的正三品衙門,兵部如何不滿意。而且秦士文回京後兼任太仆寺卿,明顯是表示太仆寺雖然不是兵部直管,卻是兵部侍郎管理,和直管幾乎沒有什麼區彆。兵部再有不滿,那就不像話了。
而且軍械司的職責,也明顯不是車駕司能比的。損失一個車駕司,換來附屬的太仆寺和直屬的軍械司,他們當然能接受。
處理了太仆寺的事情,朱由檢將太仆寺、太常寺的正六品寺丞提升為正五品,但是原有官員品級不變,改任同品級的正六品主事,讓兩寺和吏部選拔官員,擔任正五品寺丞。
這下除了原本的寺丞變成主事有些不滿,其他官員都很讚同。尤其是六部主事和員外郎,想著去擔任寺丞也不錯,至少級彆升了、寺丞這個名字也好聽。
考慮到太仆寺職權提升,太常寺如果不提升的話,排在它前麵底氣不足。朱由檢將僧錄司、道錄司、祠祭司、文廟、城隍廟等和宗教祭祀有關的職能幾乎全部劃入太常寺,讓太常寺的職權大增,重新有了底氣。
同時,作為對禮部的安撫,朱由檢規定太常寺成為禮部遷轉機構,由禮部負責督導。
並且在禮部新設禮樂司,負責祠祭司遺留下來的擬定諡號廟號等職能,並負責整理樂曲舞蹈、民間詩歌、戲劇曲藝,宣傳精神文明,管理教坊司等。
新設教育司,負責全國文教,從儀製司分出貢舉、學校職能。以後還打算增加規範語言文字、傳播漢語漢字、製定教科書、教師資格認定、學位授予等職能。
給儀製司增加規範地方法規、民間鄉約、宗族家法、整理民間習俗和革除陋習等職能。
如此一來,禮部的四個司:儀製、祠祭、精膳、主客。祠祭司分出去後新設了禮樂司,儀製司職能變化,還新設了教育司。
這種變動實在太大,讓朱由檢放下把禮部主客司交給鴻臚寺的打算,決定把朝貢和外交事務仍舊留在禮部。精膳司因為和光祿寺職能相似,被他合並在一起:
“光祿寺卿從三品不變,原正五品少卿改任正五品寺丞、從六品寺丞改任正六品主事。禮部精膳司改隸光祿寺,精膳司郎中遷正四品少卿。”
“鴻臚寺多了朝會議事備案和廷推計票職責,正卿由正四品提升為從三品,原從五品少卿改任正五品寺丞、從六品寺丞改任正六品主事。”
“兩寺其餘少卿暫不任命,等主持鄉試的翰林院官員回來再說。以後兩寺事務,和太常寺一樣由禮部督導。”
這樣調整下來,光祿寺和鴻臚寺也能撐起從三品衙門。兩寺低於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半品,仍能並稱五寺。
這下光祿寺和鴻臚寺也滿意了,畢竟級彆提升、事務增多之後,他們的權力增加不說,很多人還提升了品級。
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