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什麼級彆的職銜,常參會議上已經定了,隻需要挨個落實即可。”
“寫聖旨、傳聖旨一天時間肯定來不及,明天隻能張榜公布,確定常朝官人選。”
“這個名單一定要列全,不能讓無法參加常朝的人鬨起來,也不能讓人非議,在朝會上參我一本。”
“儘量公平公正,嚴格按照規矩。”
向文選司官員交待自己的安排,楊景辰認識到自己現在最緊要的事情,就是給六部官員加銜,確定常朝官人選。所以他直接把剛剛散會的文選司官員帶回去,投入到緊張的名單製定當中,對外界有關常參會議的討論,完全無暇理會。
但是其他的人,對此就議論紛紛了。隨著常參會議的結束,會上發生的一切,幾乎都通過各種途徑傳了出去。眾人對皇帝設立常參會議後確定的第一件事,都是非常好奇。
不過,即使群臣都知道皇帝在第一次常參會議上可能乾大事,卻都沒能想到,變化會這麼大。
隻是改動虛銜,皇帝就把以前約定俗成的高級官員晉升規則完全打碎,今後怎麼晉升,要看各級官員加銜。
“誰能告訴我,四輔大臣到底有沒有實權,還是不是虛銜?”一位官員疑惑道。
另一位官員帶著高深莫測的笑容,搖頭晃腦地道:
“說它是實,它就實;說它是虛,它就虛。”
“反正沒有衙署,全憑陛下心意。”
“陛下要用它的時候,它就是實的;陛下不用它的時候,它就是虛的。”
“就像內閣大學士,屬官隻有誥敕房和製敕房的中書舍人,但誰敢說它是虛的!”
這下很多人明白了,旁邊一位官員說道:
“四輔官是內閣大學士的前身,如今陛下重設四輔大臣,和設置內閣是一樣的道理。”
“說是虛銜,卻能借陛下信重擁有實權。陛下是想用四輔大臣,分散內閣職權。”
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