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脆像霍維華那樣,這個兵部尚書先不乾了,在外麵觀望一陣子。
心中忖度著這件事,崔呈秀很快想到了離職這一招。畢竟鄉試名單沒有公布,這件事說大很大,說小也能很小。隻要主動辭職,皇帝就是為了表示優容大臣,也不好繼續追究。在這個剛剛登極的關口,皇帝不會糾纏下去。
再想到如今塞外發生變故,皇帝關心邊事,他這個不懂軍事的兵部尚書本就當得尷尬,乾脆退下去給皇帝中意的人騰位子。免得皇帝覺得礙眼,追究鄉試弊案。
『我在母親過世後應該守製,現在可以用這個理由退下去。』
『隻是時間過得太久,我自己提出來太突兀,要找個交好的禦史,把我和其他人一起參劾。』
想到了這個離職的好辦法,崔呈秀把朝中奪情的官員想了一遍,打算找個言官,把這些人和自己一起參劾。
次日,朱由檢上朝的時候,便收到了彈劾崔呈秀的奏疏,說是兵部尚書崔呈秀、工部尚書李養德、太仆寺少卿陳殷、巡撫延綏右僉都禦史朱童蒙奪情不合禮法,應該回鄉守製。
這件事出乎朱由檢預料,畢竟他實在想不到,一件未遂的鄉試弊案,會牽連出這麼多大臣。
看了一下幾個人的職位,朱由檢發現加太仆寺少卿銜的陳殷和加工部尚書銜的李養德還好說,兵部尚書崔呈秀、延綏巡撫朱童蒙,都能稱為重臣。他們同時去職,朱由檢手裡沒有人能接任。
但是駁回的話,朱由檢此時在為天啟皇帝守製。以他此時的身份,根本不適合駁回。
所以思前想後,朱由檢決定讓內閣和司禮監按流程處理,自己繼續看看,會有什麼變化。
因為延綏巡撫的事情,朱由檢又想到自己讓陝西籍官員、以及天啟年間曾在陝西任職的官員上書之事,再次吩咐他們把奏章寫好了交上來,自己要看到陝西實際情況。
就這樣處理了其他奏疏之後,朱由檢要退朝的時候,因為他登極後隻要禮法允許便會上朝視事,這讓有些上了年紀的老臣承受不住,請求朱由檢定下上朝日期,不用天天上朝。
朱由檢自己也不想天天上朝,但是他更不想剛剛登極、就被人說怠政,如今有朝臣主動提出,他心中也鬆了口氣。
問了一下舊例,得知萬曆皇帝定下三六九日視朝,天啟皇帝也是如此。至於實際的上朝時間,那就不確定了。
得知這點之後,朱由檢當即說道:
“那就在朔望朝之外,於三六九日視朝。”
“上朝的時間、地點,還有與會官員,諸位都議一議。”
早就對淪為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