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功過不相抵(2 / 2)

這下更沒人敢回答了,朱由檢無可奈何,隻能讓他們廷推。

最終朝臣推來推去,推出來一位老臣,已經八十多歲的王象乾。

朱由檢聽得氣急,對這一屆朝臣徹底不抱希望,問他們道:

“王象乾已經八十多歲了,他要是死在任上,天下人怎麼看待我們?”

“這是朝廷優待老臣的道理嗎?”

群臣無言以對,最終還是誠意伯劉孔昭壯著膽子說道:

“陛下,王象乾雖然年老,但是精神矍鑠、身體強健,還能勝任此事。”

“而且他熟悉草原情況,威名著於九邊,可以聯絡諸部。”

這讓朱由檢稍微接受了點,無可奈何之下,隻能按群臣推舉,啟用這個八十多歲的老臣。

同時,為了表示自己尊重老臣,朱由檢在得知王象乾已累加少師兼太子太師後,下旨加太保,以兵部尚書銜督師宣大、薊遼等處長城邊務,給他極大禮遇。

這個任命一下,群臣反倒有些羨慕了。大明的太師、太傅、太保三公雖是虛銜,卻一直頗為貴重。尤其是對文臣來說,除了張居正沒有生加三公的,都是死後追贈。就連楊廷和,生加太傅都被他推辭了。

朱由檢在王象乾活著的時候給他加太保,無論王象乾是否接受,傳出去都是一樁美談。以後有人問王象乾的功績,隻要說一句“陛下要給他生加太保”,就能夠說明一切了。

解決了這件事情,朱由檢看到了魏忠賢辭任的奏疏。雖然他心中很有同意的衝動,但是看著眼前的朝臣,卻又壓了下去。

他知道,眼前這些朝臣看似無能,但是在玩弄權術上,卻都是一把好手。一旦沒有了魏忠賢壓製,他們很快就會用文官套路,把自己牢牢鎖在宮中。

自己要繼續積蓄力量,在趕走魏忠賢時,把這些無能、諂附的閹黨官員一掃而空,換上合適的人。

所以,朱由檢劃了一個叉字,把魏忠賢的辭呈,直接打了回去。甚至沒有給群臣討論的機會,直接商議下一件事:

“故寧遠伯李如鬆的夫人武氏,請求襲封寧遠伯。”

“諸位都議一議吧!”

這件事前幾日便已傳出風聲,甚至在京中引起了大討論。一些人認為遼東之事是李成梁的責任,李家不但不應該襲爵,還得追究責任、甚至下獄問罪。

一些人則認為李成梁沒被定罪,李如鬆更是為國戰死,寧遠伯既然是世襲爵位,就該讓李家傳承下去。大明的爵位製度,不能因李家而廢。

前幾日兩種意見還爭論不休,今日林丹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