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內閣大學士黃立極、施鳳來、英國公張惟賢等人,遵照大行皇帝遺詔和皇後懿旨,前往信王府勸進。
魏忠賢無奈之下,隻能遣心腹名下王朝輔,和塗文輔等人,一同前往信王府。
此時信王府中,朱由檢早已按張皇後的囑咐,讓周王妃親自準備了麥餅,暗中藏在身上。他知道,登極前最危險的時刻,已經即將到來。
所謂黎明前的黑暗,指的就是這時——
沒有登極、沒有和群臣確定君臣關係,魏忠賢還有下手發動宮廷政變、對他下手的可能。
隻有登極之後,魏忠賢才會心有顧忌,不敢輕易下手。因為那時候朱由檢若是出事,群臣會礙於君臣大義說幾句公道話,天下也會沸反盈天,讓魏忠賢吃不了兜著走。
登極前則需要小心防備,不可疏忽大意!
懷著這種心思,朱由檢又在徐應元的提醒下,看到前來迎接自己入宮的塗文輔,心中稍微安定。至少他知道塗文輔對魏忠賢懷有異心,如果事情緊急,或許能通過他,調動宮中宿衛。
到了皇宮,群臣又因為喪服的問題,被魏忠賢折騰幾次。隻有朱由檢一個人,進入皇宮之內。就連他的貼身太監徐應元,也被隔絕在外。
朱由檢此時還不是皇帝,無法給徐應元任命職位入宮,隻能把他留在外麵,回信王府安撫眾人。同時,他再次囑咐徐應元,讓他去找張維賢,警惕外軍入京。
不知外麵情形,朱由檢入宮之後,被安排在乾清門,西向而坐,不敢稍有懈怠。
天色漸漸昏暗,有內侍點燃蠟燭,朱由檢秉燭獨坐,不敢合眼睡下。也不知過了多久,他看到一個巡視的宦官佩劍經過,心中驚疑之下,朱由檢手腳緊繃,道:
“能讓我看看你的劍嗎?”
卻是他想到三大案之一的梃擊案,擔心這個佩劍宦官,是魏忠賢派來謀害自己的。
好在這個宦官並沒有那種心思,聞言將劍卸下,呈遞給了朱由檢。
朱由檢佯裝觀賞一番,就把劍留在案幾上,用來預防不測。看著那個宦官,許諾道:
“伱的劍保養得不錯,以後重重有賞!”
又聽到外麵巡邏人員的腳步聲,朱由檢擔心這些佩戴武器的人裡麵,可能有魏忠賢的人圖謀不軌。念頭轉動,決定犒賞他們,問左右道:
“這時候還在巡邏,一定很辛苦吧!”
“從哪裡取食物犒賞他們?”
旁邊一個內侍道:
“可以讓光祿寺準備。”
朱由檢聞言,試探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