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權臣、權宦想要篡位稱帝,或者把大明皇帝徹底架空,都要小心南京朝廷擁立出新皇帝,再來一次“奉天靖難”。
再想到天啟皇帝年初讓瑞王、惠王、桂王就藩,如今看來也是一招妙棋。
如果這些人和朱由檢一樣在京,魏忠賢隻要再控製福王、潞王,就能讓南京朝廷一時推不出皇帝人選——
畢竟再往上追溯,都要到憲宗係藩王了。關係實在是太遠,其他藩王可能會起心思。
但是,如今福王、瑞王、惠王、桂王、潞王這些近枝藩王都在地方,有資格在朱由檢死後按《皇明祖訓》繼位。魏忠賢對地方的掌控,遠不足以同時控製他們。
這就決定了魏忠賢輕易不敢謀害朱由檢,免得這些藩王被南京朝廷支持著靖難。
三王之國,實是一步妙棋!
心中念頭轉動,朱由檢又想道:
『若非三王是在三月之國,皇兄是在五月生病,我都以為皇兄是在安排後事、特意防範魏忠賢了。』
『而且還有傳言說三王之國是魏忠賢推動,是他包藏禍心,下一步就是要我這個信王出京就藩。』
『隻是誰也沒有想到,皇兄會在五月開始身體不好,三王之國反而為我提供了安全保障。』
感歎著時局變化之妙,朱由檢腦海之中,不由想到了一個詞——
天命所歸!
這讓他更有信心和魏忠賢鬥爭,奪取大明權力。
轉眼又是兩日,徐應元又傳來禮部尚書來宗道獻諛,題請魏忠賢侄子魏良卿代皇帝郊天、享太廟等消息,朱由檢卻絲毫不為所動,隻是繼續等待。
皇宮之中,魏忠賢也在緊鑼密鼓,為保住權勢而努力。
按照閹黨中人獻計,魏忠賢先是派人向皇後吹風,在皇後明確拒絕後,又告訴皇帝有宮女懷孕,可以生下遺腹子當皇帝。
天啟皇帝朱由校此時已接近彌留之際,聞言召來皇後,道:
“魏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