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海:我靠趕海養娃》全本免費閱讀
王翠花說的並沒有錯,其實每天都會擁有潮汐,而每一次潮水的漲潮與退潮也是相隔十二個小時,也就是說每天都擁有兩次退潮,隻不過潮水退去的幅度則是不儘相同。
每個月擁有兩次大潮與兩次小潮,所謂的大潮就是潮水漲的很快,退的也深,每當這大退潮的到來,總是能看到海岸線退去很遠。而小潮則是說潮水漲的很慢,退的也不遠。
於是乎民間也是有了這麼一句“初一十五漲大潮,初八二十三到處見海灘”的諺語。
說的就是農曆每月初一和十五潮水漲得大,退得大。初八、二十三兩日高潮潮位很低,潮水漲得很慢,整天可看到沙灘。
“小潮?”顧瀚有些不解的問道。
“初八廿三早晚兩頭乾,初一十五晌午窪。說的就是潮水,今天是農曆二十,按照我們這邊,需要等到九點多鐘潮水才會退到最低,所以你想要去海邊撿點東西,也要等多一會才可以。”王翠花不厭其煩的說道。
顧瀚不懂得看潮水,不過也知道潮水跟月亮有關係。
“謝了,王嬸。”見王翠花眼眸中流露出的不耐,顧瀚也是沒有繼續多說些什麼。
提著水桶緩緩的來到了一處礁石邊上,遠離王翠花那幾名婦女之後,顧瀚才緩緩的蹲下身子,打量著依附在石頭上麵的那些海蠣子。
石頭上有著不少的海蠣子,隻不過每一個都不大,最大的也不過是一個半個煙殼大小而已。
海邊上其實有著不少這樣的小海蠣子,這些小牡蠣並不值錢。由於個頭不大的緣故,也沒有人來收這些海蠣子。一般情況之下,都是一些農村的婦女直接進行挖掘,把殼給撬開之後,取肉進行售賣,一斤小的海蠣肉也是能夠賣上三五塊錢。
小的海蠣肉賣不上什麼價錢,往往人們都隻是收去做海蠣煎,又或者吊個湯罷了。
海蠣子本來就是這樣,越大的海蠣子就越值錢,尤其是那些一個動輒就是半斤一斤的海蠣子,往往都能賣出一個高價。更彆說後世那些冠以國外生產的海蠣子,那更是動輒數十元上百元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