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呂敢當的能力,還差很多。但是奈何,他轄地漢少,夷多。必須重用夷人之中人才。就是千金市馬骨,也要將呂敢當提拔上來,當然了呂敢當一身勇力,還算可以。
虞醒說道:“呂敢當為敦州軍右統製,管理夷軍。”
呂敢當有些懵懂的點頭,他好像沒有完全聽明白。
虞醒說道:“至於其他的人安排,商議過後,一並給出。”
敦州軍政體製的框架算是搭建起來了,民政方麵是敦州刺史府管理,由喬堅掌總,軍事方麵,王四哥掌控漢軍,呂敢當掌控夷軍。但實際上,王四哥是虞醒的死忠,而且為人魯直,為一將有餘,但是為帥則萬萬不能,呂敢當才能也不能勝任。而且降將而登高位,時間太短了,一時間也難用作為。
不過用以招攬夷人而已。
軍政大權還在虞醒手中。
虞醒說道:“喬長史。”
喬堅立即出列說道:“在。”
虞醒說道:“你接著說,敦州的問題。”
“是。”喬堅說道:“第二個問題,就是欲要管理芒部,不,治理敦州,必立體製,不管民製,還是軍製,都需要足夠的人手。”
“可是-------”喬堅苦笑說道:“真沒有人手。”
虞醒對此其實有所預料的,他說道:“諸位有什麼建議嗎?”
所有人都撓頭不說話,回避虞醒的詢問與眼神。
對於他們大多數人來說,打打殺殺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建言獻策,大抵也隻有喬堅,李鶴,舍利畏可以。舍利畏不在這裡,喬堅沒有辦法,李鶴就有辦法了嗎?
虞醒說道:“那好。”
“敦州第一令,就是興教育。建立州學,凡是年齡在十三歲到十六歲之間的男丁,都要入學。所以官員都要入州學為教授,教授學子。”
此言一出,所有人大為震撼。
而今,芒部初定。所有人都準備大乾一場,也都知道虞醒一定會大乾一場的。但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虞醒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這個,他們根本想不通。
誰都知道,芒部拿下了。但是他們決計不可能一輩子躲在深山中,一定會下山,與韃子見仗的。
他們並不是沒有私下商議過,說悄悄話。
覺得虞醒會打造兵器,厲兵秣馬的。有覺得虞醒第一件事情,要屯田積穀,征兵訓練的有,有覺得虞醒會修建關卡,以備韃子的。但是都沒有想到,虞醒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居然是建立學校,讓芒部的人讀書。
這一件事情,倒不是不行。
但是與眼前的局麵,卻是風馬牛不相及。
喬堅說道:“公子,教化百姓,澤及鳥獸,固然是天下第一等事,但是而今我們身處險境之中,家底單薄,我統計了敦州的家底,不過有糧三萬餘石,金銀萬餘兩,田畝還沒有統計。百姓耕種,不過刀耕火種,每年產糧,也可想而知。這一點錢,養兵都很難了。哪裡能用來辦學啊。”
王四哥,等人紛紛點頭。
言下之意,也很明白。
這一件事情,是不行的。
其實虞醒第一次以敦州刺史的身份發號司令,他們都不想反對。但是實在是太匪夷所思了,芒部的錢糧是有限的。軍政需要,民政也需要,如果大規模辦學,他們兩邊用的錢糧就少了。
這個關係到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由不得他們不爭。
虞醒對這些都明白。
正因為明白,才知道,辦教育是第一等事。
虞醒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說道:“我細細看過敦州的情況了,敦州是一塊寶地,就敦州地勢而言,蠻人不知道修繕河道,任水橫流,其實隻需修整一下河道,就能多出幾千上萬畝土地,有煤礦與鐵礦,足以冶金,以備武器。隻要下了功夫,不出年許可養兵一萬。”
“但是這一切都有一個前提,要足夠的人才。”
“這些人才,就不能是目不識丁的壯丁,必須是識字的人。能辦事的人,比如知道如何計算工程量,如何組織人修建河道,如何安排人手冶金,如何用更好的辦法耕田,等等。”
“教育才是最重要,是當務之急。”
王四哥說道:“使君,你說的我等都知道。但是我們能在芒部待上一年嗎?就算能待上兩年,三年,甚至更長時間,你現在培養的人才,能用得上嗎?”
這一句話,正中虞醒這個計劃最重要的問題。
人才是很重要。
但是人才培養周期太長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十年之後,那個時候都不知道什麼局麵了。甚至在座所有人都在不在了,都不好說了。
韃子就好像是無形的猛獸,在時間裡追逐他們。
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被追上了,哪裡有時間去想,十年之後的事情了。
虞醒說道:“王統製說得對。”
“但是之前,大家都沒有想過一個問題,韃子占據天下,我們躲避深山,韃子之人力,財力,物力,數百倍千倍於我,我們如何才能打贏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