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分田(2 / 2)

靖天下 名劍山莊 6786 字 2024-07-08

阿濟的書房中。

張雲卿給兩個倒了一杯茶。在一邊坐下來。

虞醒說道:“大師有何教我?”

舍利畏說道:“公子可願知羅殿龍氏?”

“羅殿國?”張雲卿輕聲驚叫一聲。

虞醒看向張雲卿,張雲卿說道:“我聽過,羅殿與自杞兩國,想來為朝廷販馬。朝廷所用軍馬都從西南而來,十之七從自杞來,十之三從羅殿來。”

舍利畏眉目之中,有一絲回憶,歎息一聲,說道:“夫人所言不錯,大理與朝廷之間,有滇東三十七部,而羅殿與自杞,乃是滇東三十七部最強兩部,韃子南下,大理段氏降,羅殿與自杞皆不降,已經與二十年前,不複存在了。”

一時間,語氣有些沉悶。

虞醒說道:“節哀。”

舍利畏說道:“我乃是羅殿國王子,俗家姓龍。”

“我家上溯乃慕祖之後,慕祖生六子,分布四方,是為六祖。”

“六祖各部繁衍下來,有九部:阿寧,烏蒙,烏撒,沾益,東川,水西,水東,羅殿,----”舍利畏微微一頓,說道:“還有芒部。”

虞醒明白,這是舍利畏在含蓄的解釋,之前的一切。

“我家羅殿國乃是慕祖之正傳,世守慕祖所留之銅鼓。”

說道這裡,舍利畏的呼吸一下子急促了。一直維持著高僧氣度,也維持不住了。說道:“二十年前,韃子破大理,大兵東進,滇東三十七部不降,自杞與羅殿聯合對抗韃子,兵不利。”

“我北上求朝廷援兵,阿濟當時已經投奔韃子,派人伏殺我。”

“我身邊的隨從儘死,我九死一生,為老師舍利畏大師所救,等養好傷,卻聽說,”

說到這裡,舍利畏儘可能平淡的語氣,忽然有了情緒起伏:“羅殿亡國,韃子將我國之地分與叛臣,至於自杞,更是全國上下數十萬丁口,儘屠之。”

虞醒說道:“那舍利畏大師是?”

舍利畏說道:“這是貧僧的老師,貧僧是繼承老師的名號。”

“老師乃是大理高僧,實在無法忍受韃子暴政聯係雲南內外,四方各部,同舉義旗,矢誌破元,義軍最盛的時候,圍困昆明城下,隻是-----”舍利畏閉上眼睛,流下一行淚水。

當年蒙古鐵騎從天邊而來,橫掃一切,十幾萬義軍,土崩瓦解,無數故舊都碾落成泥。

多少年的夢魘再次從腦海深處翻湧出來。

“蒙古鐵騎果然不可力敵。”舍利畏深吸一口氣,壓製自己的情緒,淡然的說道。

好像說給彆人聽,又好像說給自己聽的。

“此戰之後,義軍連敗,老師沒有放棄,他奔走深山之中,聯絡所有願意反元的人。”

“兩年前,被韃子伏擊,中箭圓寂。”

“老師說,他遁入空門,身許佛祖,生死本就是尋常事。他死不足惜,韃子依然暴虐天下,他即便是去見佛祖,也不甘心,他這些年到處奔走,些許微名。還有些用。於是就給了我。”

“於是,我剃度出家,繼承老師的法號。從此我就是舍利畏。與韃子不共戴天的舍利畏。”

此刻舍利畏雙手合十,寶相莊嚴。虞醒從的身上,隱隱看見了另外一個人。同樣的大慈大悲,寶相莊嚴。

“阿彌陀佛。”虞醒說道:“舍利畏大師,令人佩服。”

“地藏王菩薩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舍利畏說道:“世間沉淪血海,天下有如地獄,雖為方外之人,何敢惜身。公子,可願意與貧僧同入這血海地獄?”

虞醒自然知道,舍利畏說的是什麼?

韃子凶威滔滔,兵鋒之利,天下難敵。

他們血肉之軀,當韃子之鋒銳,何異於以身入地獄?

不知道有多少艱難險阻,刀山火海,血雨腥風,在等著他們。

這,虞醒早就知道了。

因為不必入地獄,他們是從地獄之中走出來的。

虞醒說道:“吾何敢辭?”

舍利畏說道:“我此行北上,其實並不知道公子在此,而是為了一件大事。”

虞醒說道:“什麼大事?”

舍利畏說道:“韃子準備建石門道驛路,此事正是我們的機會。”

自古以來,從四川到雲南最主要的道路,就是石門道,所謂之石門道,就是在秦五尺道的基礎上,漢唐多年修繕,開鑿石門,以通雲南。

但是韃子卻很少對這一條路進行建設。

原因也很簡單,瀘州,一直在大宋手中。石門道不通。

石門道不通的結果,就是要川西,才能連通雲南。

而今宋軍隻剩下一些殘兵敗將了。掃平僅僅是時間問題了。那麼重新連接四川與雲南的主乾道,也就是題中應有之意了。

“機會?”虞醒說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