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Day5 正月初三(1 / 2)

11天 周悠遊 6761 字 2024-07-06

《11天》全本免費閱讀

1.

初三,商場開門了。

出門逛街的人很多。

其中就有我跟我爸。

拐進人擠人買東西好像不要錢似的超市,擱生鮮區買了點兒菜後,我爸說再來點零食吧。

推車轉悠到樓下,他這邊一勁兒往筐裡放,我那邊一勁兒從裡往外撿。

一來二去,車裡東西不增不減。

最後,我倆拎著菜結賬回家了,一共花了9塊錢。

“跟你逛超市,啥都買不成。”

“這啥?”

我提溜著塑料袋晃給他看。

“出來一趟就買仨胡蘿卜像話嗎?”

“哎呀,家裡的菜還沒吃完呢。”

“下次不帶你,我得自己來。”

明明家裡還有菜,不過人總是要惦記點彆的東西。

擁有的更多,心裡才踏實吧。

我也一樣。

平時下班回家,不僅要弄一份飯,還要買一堆彆的吃的堆在眼前。

不隻為了吃,更是為了看,特有滿足感。

就是要占有超過自身需要的食物,營造出有很多種選擇的情景,才不會輕易感到人需要謀生的可悲。

還有一點,對物質超過所需的渴望,可能是由於內心的空虛。

獨自麵對一樣東西的畫麵,並不是一個層次豐富完整的場景。

所以要用更多的東西來填補,企圖填滿本質上過於空曠的心境。

平時一家人在一塊,隻吃一點兒就覺得飽,倒不一定是家裡做的飯多有營養。

而是家人團聚的畫麵太滿,看在眼裡,已經滿足多半。

尤其在體弱欠安時,有沒有人送上一頓好飯,會直接影響我對人生終極意義的思考。

中國人看重吃,對吃的要求更高。

因為我們在其他方麵得到的幸福感可能略低。

吃能最直接地獲得滿足。

不像藝術創作或者專業技能,需要到達一定的水準和悟性才能進入心流狀態,獲得超越時空的快感。

吃,非常簡單,不用教,人人會。

而且大部分好吃的東西,誰吃都好吃。

共性強,可交流的話題也多。

跟彆人聊我對宇宙的猜想也許沒人會理我,但我要稍微提一句吃,誰都能搭上幾句。

這就是吃的魅力。

還記得小學時,彆人的理想都是當科學家、書法家、宇航員……

我說我的理想就是當豬八戒。

吃飽了睡,睡醒了吃。

那時候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嘲笑這句話。

那是他們沒好好想,其實那是很高的理想。

因為非常非常難實現。

要麼得心態好,有一技之長,要麼得有經濟實力。

以為心安理得過平凡日子的人那麼好當呢?

也不容易啊。

越過越覺得吧,人啊,無論做什麼,隻要能做到極致,達到一定境界,對人生也好,對宇宙也好,所能得到的感悟和智慧都是非常一致的。

業務員、藝術家、農民、建築工、律師、保安……

隻要做到極致,隻要大家的境界高到了一個層次,最終去到的世界,都是同一個世界。

不信看佛經和各種名人傳記,裡麵記錄的核心思想全都是很接近的。

所以,不用對自己現在做的事,感到自卑和不甘心。

我就經常這麼勸自己。

關於豬八戒的這套理論,我也曾跟大monkey講過。

他聽完,皺著眉問我:“你這算是在自我安慰麼?”

我得意地笑,說:“對啊,我就是在自我安慰呀。”

2.

下午,陽光燦爛,風和日麗。

跟以前高中同學小瑪麗約著出去玩。

說是玩,大冷天兒的也沒啥好玩,隻能溜大街、逛逛商店、聊聊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