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第 13 章(2 / 2)

始作俑者完全見不到一絲愧疚之心。

上課也不再偽裝成認真聽講的樣子——那真的很要人命而且浪費時間——轉而光明正大的看自己的書。

教學三十年的小學老師非常生氣,非常憤怒的找到喬納森反映情況,“你兒子是覺得我教不了他是嗎?”

在喬納森沒有做出反應之前,阿萊克西亞先上前一步,把“課外書”遞給了老師,“在您發表無意義的言論之前,向我證明,你有教導我的能力。”

老師:“……”

老師他看不懂。那是一本德語的書籍,除了封麵上旋轉的兩個DNA結構,他找不到任何能正確念出名字的存在。

阿萊克西亞眼神淡漠,抿著春,神色冷淡,稍微顯露出一種厭世的神態來,好像根本不在乎眼前的任何人。

他看那位男性老師尷尬的不做聲,盯著那本書的眼神犀利的好像要把它燒出兩個洞來。

金發的男孩挑眉,像是嗤笑,他伸出手掌做了一個邀請的動作,“你在等我說‘請’嗎?”

……就是說,有些人,雖然說出口的是一些委婉的、甚至是很有禮貌的詞句,可是他的表情、他的眼神,都可以無形之中統一成另外一句話——“是的,不是我說,在座的各位,你們都是垃圾。”

男老師把那本陌生語言的書毫不客氣的扔在了喬納森臉上。

他本來想把它拍在阿萊克西亞的臉上,可當他視線觸及那雙冰涼的藍眼睛的時候,手臂不自覺地發生了轉向。

喬納森:“嘿!”他慌忙的接住了那本書。而那位老師則是摔門而去。

阿萊克西亞冷冷的看著小學老師遠去的身影,“沒有自知之明的無禮**。”

喬納森揉了兩下臉,沒好氣的拍了大兒子肩膀,“注意語言。”

……

這麼一通操作下來,阿萊克西亞不出意料、成功變成了校園裡最孤僻最冷漠的那個傳說。

喬納森和瑪莎為大兒子操碎了心。

在前兩年,金發男孩是所有家長扭著小孩子耳朵告訴“不許學他”的反麵例子。

他計劃中能留給“朋友”,讓“朋友”出現在他生命中的時間隻有這麼點。

兩年過去了,喬納森口中的“一生摯友”沒有出現。

所以阿萊克西亞選擇放棄。

不是所有的命運眷顧都會好運落在他手心裡。

阿萊克西亞明白。

於是他開始瘋狂跳級,追尋真正有意義的知識。

此時此刻,小鎮上的家長們又齊齊改變了口吻——“你為什麼不能學學人家阿萊克西亞?”

八歲的時候阿萊克西亞跳到了十二年級,同年參加了考試,成為了斯坦福大學曆代招收學生中最年輕的一位。

如果說到這一步,家長們還可以努力鞭策一下自己的孩子,那接下來,就是一場屬於阿萊克西亞·肯特·阿什福德、常人無法複製的奇跡之路。

《紐約時報》曾經用了一整個版麵,為這個百年難見的天才記錄下榮光。

化學。

數學。

經濟學。

……

……

等到阿萊克西亞十五歲的時候,他已經拿到了化學、數學、經濟學、遺傳學、病理學、病毒學、微生物學、生物科學、神經生物學、計算機科學、生物醫學工程以及臨床醫學總計十二門學科的博士學位。

看官們鼓掌都鼓到了麻木。

第一個學位到手的時候,還有人花重金谘詢肯特一家的教育理念。

等到第八個博士學位下來後,所有人都意識到,這應該是人而不是教育的問題。

人和人的差彆,比人和狗的差彆還大。

等再到第十二個博士學位時,到了這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