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山頂觀星台(1 / 2)

《陰暗批也要賣花》全本免費閱讀

京城,滬城,穗城是早先就定好的城市,這個倒不需要怎麼考慮。

前幾日辦公中,選取各項影響因子,來統籌得出的優選方案,是關於——這些城市哪個具體商鋪位置,搭建【麥野】家居藝術雜誌及鮮切花售賣點。

與【麥語Floral】相差巨大。

【麥語Floral】坐落滬城繁華市中心的十字路口街角,且橫貫數個店麵,全落地窗,高格調裝修及內設,上下兩層。店內不算助理的話,單單資深花藝經驗的花藝師就有數十名。

【麥野】則計劃,店鋪15平方米,簡單文藝裝修,吧台工作桌工作椅,兩個雜誌鐵藝架,各桶中僅是除去外包裝的毛花。店內配3位沒有鮮花知識儲量的,西語語言專業店員。

江麥坐到長椅,取下相機,遞給他boss看看成果。

花獻宜邊翻閱著,聽聞江麥不解,“boss,穗城和滬城的麥野點,安排在**社區群和**社區群附近,我能理解,畢竟那兩社區群的業主普遍高收入。但是,京城,怎麼會在四環安排麥野點?”

這三個城市,每個城市第一批,都先隻開拓一個點。後期稍成熟,會考慮多鋪設點。

“京城的四環,不是普通的四環。”花獻宜和江麥走上步道,往停車的地方走。

花獻宜:“西北四環——澱區的蘇街和柳街,好學校排排站。”

江麥:“好學校,不應該是教輔用書的專場麼?”

那裡有龍國頂尖大學,頂尖中學,頂尖小學,不信學習壓力不大。

“那裡的反而很有博學氛圍。廣博地學。我覺得他們不僅僅看課內教輔用書。”

花獻宜想起,之前幾次上午去那邊的步行街逛,看到書畫店,古玩店,舊書店,雕塑店…經過的人或年老,或青少年,大多氣質穩重。

可能是那些街道比較安靜,環境暫時影響人們,使人們暫時穩重。

可不得不說,穿著舒適樸素,去淘書淘物的那種悠然自得,是那裡獨有一份的安寧——花獻宜在其他城市很少感受到。

他也曾依靠在圖書大廈的書架上,看一經過他身旁的初中生,筐中既拿了《新概念》,又拿了《汽車模型時代》,還拿了《紮染藝術》…

也看過戴著無邊眼鏡的老爺爺,身側夾著《壞狐狸》,《音律》…

他們好像不止追求單一功利學習,也好像不沉溺於同質閱讀範疇。

花獻宜對身邊江麥打趣,“我甚至覺得,哪天你把出版社倉庫裡曾經積壓過的各種雜書,搬去那邊步行街,隨便一個角落店鋪,開起來——都會有人在犄角旮旯找到,淘到感興趣的書,興滿而歸。”

那裡的人,太喜歡汲取精神食糧了。

“真的?”江麥兩眼放光!

花獻宜把江麥的相機伸回給他,打趣,“難不成你現在想辭職了?那些天鵝拍的挺好。”

“那倒沒有!開玩笑呢剛才!”江麥把相機掛回肩上,“就是不願意賣書,才還沒承家業。”雖然出版社不是單純賣書。

花獻宜,“將京城的首點,安排在那裡的考量,有以下。”

“一是,閱讀氛圍濃厚,不需要多加宣傳,也能有野生流量。”

“二是,人群平均學曆水平偏高,對於文藝產品的書信互動,的興趣會稍強。”

“三是,好的大學城,學子注重藝術、人文、文化全麵發展。”

“四是,頂尖院校的光環輻射,能通過互聯網順勢將雜誌擴大影響力。”

今非昔比。當今頂尖院校的學子,許多攜著學校ip,活躍於自媒體行業——他們會分享生活,入鏡的化妝品、文具、服飾…都能被放大關注,提高話題量。若雜誌出現在他們桌上,是不是也能起同樣效果呢?

公園停車場找到車了。

江麥為他boss關好車門後,坐到駕駛位,係安全帶。

江麥提議:“boss,等會兒剛好路過麥語,進店看看?”

花獻宜:“可是今天星期六。”

江麥翻看手機日曆,“過幾天就七夕了欸!”

花獻宜:…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