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第二箭(1 / 2)

玩唐 午後方晴 8855 字 2個月前

從天津橋那一幕發生時他們就很爽,但王畫今天的早朝,無疑讓他們**一波又一波地來臨。。。(

天津橋上踢斷武三思的大腿,那叫凶狠。雖然過癮,但還是沒有今天早朝上讓人驚豔。當然,都知道王畫的護衛不是無意中聽到那個來海兒的泄密。那是扯,宋魏二人調查了這麼多天,都沒有一點音訊,怎麼那麼巧,就讓王畫家中護衛聽到了?

如果對付自己,王畫的神出鬼沒,那會讓他們感到心寒。事實武三思等人心中很寒,就象李承嘉剛剛掉進洛水一樣,從上到下都寒透了心。但許多大臣心中很高興,如果沒有王畫的神出鬼沒,能將武三思這項罪行揭發出來麼?

更高明的是後麵。將李顯祖輩所有光榮血脈說了出來,這是誇耀,當然話調過來說,你祖上沒有一個凡物,從男人到女人,如果你做一個昏君,慚不慚愧?一是勸誡,二是逼著李顯要有所作為。還不算,將李世民的《帝》捧了出來。什麼書都敢汙蔑,但做為李顯,他敢汙蔑輕視《帝毛》麼?那還有沒有祖宗了?

因此,這些大臣看著王畫眼神都不對了。仿佛讓他們看到王畫是在戰場上的廝殺,有勇有謀,象一個所向披靡的大將軍一樣,破開了這個黑暗陰沉的朝廷,讓天空那絲美好的陽光帶了過來。

說句不好聽的,他們在王畫身上都看到了神的光芒。最起碼,看到魏征、張良、蕭何、霍去病靈魂附體。

但後麵一句讓大家為之氣結。你忠君沒有錯,可不能這樣忠君,怎麼開頭那麼睿智勇敢。後來卻成為了偉哥了?對於這些清流大臣的想法,王畫心知肚明。然而他更心知肚明的,解決不了問題。都認為將武三思擊殺了,朝廷太平了,錯!錯得沒有邊了!武三思好殺,就象他打的比喻,武三思如同一支射出的箭。在箭在弦上的時候,還潛在暗處時張而未發,那才是最可怕的,你永遠不知道他什麼時候射出來,射到哪裡,力量有多大,甚至都不知道敵人在何處。就象現在的李旦一樣。

但射出後,還有什麼?要麼死,要麼躲過去,要麼將箭拿下來,向敵人反擊。

武三思就是如此,不但如此小而且因為他擊殺王同皎之後的得意妄為。對王畫下手不算。對李裹兒態度都開始傲慢起來,甚至還乾涉到李裹兒的私生活。當然還不敢做得太過份了。但他又與韋氏聯手在一起。向李顯多次進諫,說李重俊借滑州之即,在外麵樹立私恩與結黨謀權。弄得李顯忽信忽疑的。

太急!

這是王畫的評論。

就是沒有李重俊,他同樣有數種方法讓武三思死無葬身之所!不過那樣會很麻煩,也有風險。

這才是他發出的第一支箭,第二支箭在汴州時他就開始布置了,馬上也要將它射出來。

當他第三支箭射出後,武三思想活都活不起來了。

但武三思死了,不能解決問題,問題根源不在武三思身上,人有好壞。這天下喜歡做佞臣的不是武三思一人。而是在李顯的軟弱與韋氏的野心。如果李顯不改變性格,韋氏野心不減,這個國家永遠不得太平。

鏟除武三思容易,可鏟除韋氏。那麼好辦倒的?

因此,自己得了好處,就立即收場,將明麵的牌收起來,牌繼續在下麵打。所以最後的表態很關健。

李顯也很著惱,似乎王畫忠心是無可置疑的。最難得的是他是一個孤臣,雖然李顯平庸,可也知道孤臣的含義,自己流放了敬暉還好一點,流放了王畫,等著天下百姓痛罵吧。

他看著這個小冊子,都想走下龍椅,將王畫狠揍一頓。如果你替聯著想。不要在這個早朝上說。背下裡到皇宮裡,聯也不是不接見你,然後將事情經過一說,給聯選擇。

他想得這麼好,可王畫傻了不成。現在不給武三思連環痛擊,讓他在臨死之前,都抬不起頭來,下麵就輪到武三思給他痛擊了。送到皇宮,不如將自己頭割下來,直接連頭帶小冊子一起送進去得了。

李顯看著小冊子。大臣看著李顯。李顯在想怎麼辦呢?如果讓大臣清查此案,武三思算是徹底完了。這對自己有什麼好處?特彆是韋氏經常在他耳邊吹風,朝中許多大臣實際上向著相王的,如果沒有武三思的掣肘,自己有可能立即被老四一派的大臣架空。為什麼相信王畫。也是如此,因為王畫與老四有很深的恩怨。也因此,他也反對武三思陷害王畫。

但能指望王畫對抗老四,那是不可能的。他是一個孤臣,在幕中沒有黨羽,沒有力量,根本抗拒不了老四。因此武三思還不能倒。

所以問題關健就在這裡。

隻有韋氏活著一天,不斷地吹風,想要李顯下決定,那是天方異諄。

但今天的事如果不了了之,同樣會讓大臣失望,用王畫的話說,這件事也是千古未有的悖逆大案,不要說誅滅九族,就是十族不足為過。而且對武三思權利的膨脹,不聽不知道,聽了王畫的一番話,他也猶豫不決。況且他也想做一個“明君

李顯有李顯的辦法,他最大的能耐就是中庸,於是說:“這樣吧,王畫,你將這份冊子交給聯看看。讓聯來處理。”

也沒有說這件公案不了了之讓王畫將它銷毀,也沒有說這件案子馬上立即嚴查。

但宋洲引急了,交到李昌弄卜壞有好事。說不定馬卜又來了一。心許獵。一個月不回京城,到時候什麼都成了黃花菜。這時候也不顧後果了。他猛地從地上跳起來,伸手就將這個冊子抓在手裡,大聲說道:“陛下,這件大案是陛下讓臣與魏相公查辦的,應當將它交給臣來處理。等到案情明了之後,臣會將結果通知陛下

說完了,又低聲對魏元忠說:“魏相公,這件事我一個人不行,你得幫我說話

他也知道一個人不行,可有沒有想過,那麼王畫一個人就行了嗎?

李顯不高興了,這個冊子到了宋螺手中,就成了一件公案了,自己想袒護都來不及,因此不悅地說:“宋侍郎,聯將此案交給你查辦,另外還有讖言大案也交給你查辦,這都是多長時間過去,為何到現在一點音訊也沒有?聯今天撤銷了你這個任命

但宋螺確實硬度象花崗岩一樣,他聽到李顯這樣說過後,十分地失望,更知道李顯心意,有可能這麼好的機會,李顯又想和稀泥和了過去。於是他舉起這份冊子說:“陛下。臣無能,沒有辦好。但陛下既然將此案交給臣來處理,臣一定要還此案一個真相大白於天下。如果陛下對臣不滿,請在臣將此案查清後,就是將臣斬殺臣也沒有怨言。但如果此時讓臣置若罔聞,臣今天就一頭撞死在這個銅柱上,以死銘誌

說著將頭碰在這根銅柱上。碰得咚咚作響,一會兒前額就血肉模糊了。王畫心中一陣歎惜,心想,好一個激烈的漢子,這才是真正的直臣。但事實上王畫也與宋騾不同。因為朝堂分為清流與濁流。許多清流大臣倒入五王懷抱。也因此對王畫不抱著好感,甚至他們還認為如果不是王畫出兵洛陽,當時五王能將所有局勢控製,更不會有武三思的災害雖然這幾天。王畫雄起,讓他們開心,有許多人也認同起來,這個認同還是在五王放逐後才會有的,否則還是不行。

但心中還是有敵意。甚至有些大臣不知輕重地認為,讓王畫與武三思互相咬那才最好,最後二人咬得同歸於儘,那才天下大快。可宋螺不同了。他在清流大臣中名聲很高的。

不過王畫也無所謂,做一個象敬暉他們那樣的清流,王畫會讚成麼?就象明朝的黨爭,有幾個真正清白的?隻不過是一個口裡喊著大義。實行上為了自己爭權奪利的偽君子。對國家對百姓,根本沒有一點好處。說句難聽的。都不如和坤,和坤還會斂財,就象嘉慶一樣,前麵處死了和坤,後麵國家財政瓦算了。

可不是沒有好處,現在就看出來了,先是魏元忠,後是許多大臣,有的用頭撞桌子。有的用頭撞牆壁,有的捶胸頓足,有的跪下號淘大哭。如果今天李顯想將這件事和了稀泥,有可能馬上最少五十個大臣因為不滿,自殺在這個大殿上。

王畫心想,這才象樣子,那象剛才自己那麼冷冷清清的。也不是他沒有朋黨,有很多,那都是將士。在朝中的文臣隻他還真沒有多少誌同道合的大臣,願意向他附和。

李顯一看,臉成了一張苦瓜臉了,這可怎麼辦?如果是宋騾一個人還好辦,這麼多大臣一起義憤填膺,怎麼處執?就是宋螺一個也不好處執,如果宋騾一心強求,難道這件大案在有了線索的情況,還真能不了了之?

李顯隻好看著王畫,心想這件事是你挑起來的,替聯收場吧。

王畫還真替他收場了,看到宋壕問道:“宋侍郎,這個冊子是我得來的。我不管你怎麼看,請將它還給我。小

宋壕聽了心裡發苦,王畫炮聲隆隆,可做出如此驚天動地的事後,因為他來了一句,陛下,何去何從,交給陛下處理,立即使得李顯與韋氏對他印象轉變。但逼得自己將這個要命的小冊子搶過來,成了冤大頭了。難怪他那天寫了四個字,早朝逼我。

但現在不是與王畫計較的時候,他將小冊子塞進懷裡,還不放心,將腰間的玉佩的紅綢帶解了下來,玉佩往地上一扔,也不要了。將官服解開,用紅綢帶將裡麵的綢衫緊緊紮起來。這回想要從他身上得到這個小冊子,除非將他衣服全部扒了才行。